谭伟
- 作品数:53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用于热催化氧化甲醛的锰掺杂磁赤铁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催化氧化甲醛的锰掺杂磁赤铁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铁盐、锰盐作为主要原料,通过氢氧化钠共沉淀法合成锰掺杂磁铁矿前驱体,然后经过洗涤,冷冻干燥,筛选,焙烧氧化制备得到用于热催化氧化甲醛的锰掺杂磁...
- 梁晓亮刘鹏何宏平谭伟谭服鼎
- 文献传递
- 一种透射电镜能谱超分辨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射电镜能谱超分辨分析方法,属于矿产资源勘查、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目标样品的选择与分析。步骤2.微区微量元素组成分析样品的准备。步骤3.目标样品的性质与元素组成分析。步骤4....
- 邢介奇鲜海洋杨宜坪谭伟朱建喜何宏平
- 文献传递
- 一株分离自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短小芽孢杆菌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重要的表生矿床,提供了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矿床中活跃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影响稀土元素的富集及分异,然而风化壳中的天然细菌对全配分稀土元素吸附行为及机理的相关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本文选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风化壳中分离出的短小芽孢杆菌,通过吸附实验研究在不同pH值、吸附时间和细菌浓度条件下,细菌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容量最大可达41.9 mg/g,且重稀土元素在细菌细胞表面和水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大于轻稀土元素。TEM图像显示,稀土元素在细菌表面形成沉淀;EDS分析显示,细胞表面大量Na、K、Ca等元素在与稀土元素发生离子交换后被脱除。细胞表面磷与稀土元素的分布一致性指示磷酸基团是稀土元素吸附的重要位点,重稀土元素通过与磷酸基团形成稳定的高配位络合物优先吸附在细菌表面。Zeta电位曲线表明,短小芽孢杆菌等电点为2.8,在高于等电点的pH值条件下,微生物对稀土的吸附存在静电吸引。因此,在表生环境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形成微沉淀、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静电作用的多种机制吸附稀土元素,促进稀土元素的富集及分异。另外,短小芽孢杆菌有望作为潜在的生物吸附剂应用于稀土元素提取及回收。
- 李旭锐谭伟谭伟梁晓亮梁晓亮陈永林何宏平
- 关键词:微生物吸附
- 化学风化过程中含铈矿物演化及其勘查意义
- 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对全球稀土供应至关重要。当稀土离子呈现正三价时,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然而Ce由于其独特的氧化性,还可以呈现正四价状态。通常四价Ce的形成导致Ce异常,Ce异常是揭示多种地质过程的重要指标。然...
- 鲁美谭伟梁晓亮何宏平
- 赣南大埠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
- 稀土元素(REE)在国防工业、低碳能源产业、高科技等重要领域的应用中不可或缺,尤其是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作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关键性矿产资源,其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全球的稀土资源以轻稀土(LREE)为主,重稀土所占比例...
- 王珩包志伟谭伟何宏平梁晓亮朱建喜马灵涯
- 关键词:稀土矿床重稀土离子吸附
- 贵州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可利用性被引量:5
- 2022年
- 巨量的海相沉积磷矿不仅是磷的主要来源,而且还因其中大部分富含稀土元素而成为潜在的稀土资源。为更好地理解这类稀土的成矿规律、赋存状态和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利用XRD、SEM、LA-ICP-MS和TEM等分析手段,对贵州织金富稀土磷块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通过扩散作用从海水及孔隙水富集于纳米级磷灰石中。低沉积速率和纳米级磷灰石较大的比表面积均有利于稀土成矿;磷矿后期经历了低温还原性富F热液流体改造,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配分模式,但这并非稀土富集主要原因;TEM分析显示,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灰石晶格之中;稀土元素在磷灰石中晶格尺度赋存特点决定了只能对磷灰石进行分解破坏的提取方式。使用酸浸法将稀土元素作为伴生资源提取,是一种有效途径。
- 邢介奇张泽阳张泽阳鲜海洋姜玉航梁晓亮梁晓亮何宏平谭伟
- 关键词:磷块岩
- 风化淋积过程中矿物演化对稀土元素富集-分异的制约:以梅州仁居稀土矿床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我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中重稀土来源,研究这类矿床的禀赋特征和成矿机制,可为中重稀土储量的增加和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对梅州仁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风化壳及基岩进行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究风化过程中矿物演化对稀土元素富集-分异的制约机制。结果显示,仁居风化壳及其基岩相对富集轻稀土,自基岩至稀土富集层,离子交换态稀土含量呈增加趋势,富轻稀土副矿物榍石和磷灰石等在全风化层中消失。榍石是仁居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风化壳中的离子交换态稀土主要被高岭石和埃洛石吸附。铁锰氧化物可能是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以及Ce与其他稀土元素分异的原因之一。
- 刘恩豪黄健谭伟梁晓亮马灵涯
- 关键词:稀土元素矿物演化
- 离子吸附型稀土的富集与分异机制
- 稀土是一类战略资源,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为全球提供了90%以上的中重稀土。该类型稀土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基岩相比往往明显富集中重稀土。但至今为止,...
- 何宏平梁晓亮朱建喜贺依琳李旭锐谭伟马灵涯
- 高压条件下蒙脱石层间域对氮的保护效应
- 2024年
- 含铵(NH_(4)^(+))蒙脱石不仅存在于陆地土壤中,还广泛存在于蚀变洋壳、远洋和陆源沉积物中,是N的主要载体矿物,对地表N向地球深部的传输路径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微区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DRIFT)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25~700℃)和压力(常压和2.5 GPa)条件下含铵蒙脱石的物相及结构演化,以及N的赋存状态和N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温度上升会导致蒙脱石层间距从1.20 nm(25℃)逐渐减小至0.96 nm(700℃)。同时,蒙脱石Al_(2)–OH(914 cm^(−1))和AlMg–OH(844 cm^(−1))振动峰强度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减弱,表明蒙脱石结构羟基逐渐脱失;在500℃时,蒙脱石结构羟基完全脱失,并导致层间完全坍塌。在高压(2.5 GPa)条件下,温度上升会造成蒙脱石层间距从1.20 nm(25℃)逐渐减小至1.02 nm(700℃),但蒙脱石结构羟基在700℃时依然存在。在此过程中,蒙脱石膨胀性逐渐降低,表明蒙脱石逐渐向伊利石转变。在常压加热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含铵蒙脱石N含量从初始的1.52%减少到0.10%;而在高压条件下,温度升高对含铵蒙脱石的N含量影响极小,保持在约1.26%。这两者的差异可能与产物层间域结构的变化有关,即常压下温度升高会导致蒙脱石层间域逐渐坍塌,NH_(4)^(+)失去赋存空间,分解逃逸;而高压下温度升高并不破坏蒙脱石层间域,而是逐渐转变为伊利石,从而为NH_(4)^(+)提供储存空间。因此,高压条件下蒙脱石的层间域对NH_(4)^(+)具有高温保护效应,表明黏土矿物可将N元素向地球更深部输送。该发现为揭示地表N向地球深部运移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曾庆进陶奇吉世超谭伟谭伟
- 关键词:伊利石N循环
- 一种用于矿物中微量元素多尺度赋存状态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矿物中微量元素多尺度赋存状态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目标样品的选择与分析;S2、微区元素组成分析样品的制备;S3、目标样品的微区形貌、元素组成与物相分析,获得微米尺度元素赋存状态信息,并圈定进一...
- 鲜海洋杨宜坪邢介奇谭伟吴逍魏景明马灵涯朱建喜何宏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