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菁菁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风险评估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
  • 1篇人间布鲁氏菌...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流动
  • 1篇省份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手足口病重症
  • 1篇死亡病例
  • 1篇同源性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机构

  • 9篇海南省疾病预...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预防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9篇陈菁菁
  • 7篇贾鹏本
  • 7篇邱丽
  • 5篇金玉明
  • 5篇陈少明
  • 5篇冯芳莉
  • 4篇罗艳
  • 3篇何滨
  • 3篇苏新元
  • 3篇陈言
  • 2篇马焱
  • 2篇劳世军
  • 2篇李丹丹
  • 2篇闫秀娟
  • 2篇谢永慧
  • 2篇杜中华
  • 1篇李建东
  • 1篇金蕾
  • 1篇陈海云
  • 1篇曾祥洁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9-2022年海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09-202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海南省2009-2022年人间布病报告数据和各监测点血清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22年海南省共报告布病140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64.602,P<0.001)。发病以3-8月为主。全省17个市(县)(17/19,89.47%)有布病病例报告,以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临高5个邻近的市(县)发病水平最高,发病市(县)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4,P<0.001)。以30~69岁人群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8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3.57%。共开展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13 175人,检出阳性161例(阳性率1.22%)。养殖牛、羊、猪等家畜,肉类加工及屠宰等直接接触病畜及污染物等为感染的主要原因,占95.00%,食源性感染占2.86%。77.14%的病例在发病30 d内就诊。结论 海南省人间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迅速扩散到多个市(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联防联控,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谢永慧闫秀娟蔡英桂张玲罗艳李俊陈菁菁杜中华邱仁王南来邱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海南省2013—2022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2013—2022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发展现状,分析事件分布及特征,为海南省研究制定经济健康的发展规划政策、卫生保障政策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方案提供重要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2013—2022年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采用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事件情况进行现状分析。采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海南省2023—2025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2013—2022年,海南省累计报告48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426起,占88.38%,累计报告的发病人数有8876例,罹患率为0.61%,死亡人数8例,病死率为0.09%。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未分级事件和一般事件,分别占69.25%、29.58%。病种主要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水痘、手足口病为主,分别占45.07%、15.49%、11.97%;从时间分布上,报告起数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有所下降,报告的事件数主要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8月及12月,共报告了220起;从地区分布上,主要报告的市县为海口市、万宁市和文昌市,分别占27.46%、19.25%和9.86%;从场所分布上,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为学校,占事件发生总数的42.02%。采用ARIMA(1,1,0)模型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3—2025年预测结果较为平稳,无明显上升趋势,即未来3年海南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动幅度处于平稳状态。结论2013—2022年海南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报告事件数呈现逐年增多,2021年有所下降。虽然据预测值显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为平稳,无明显上升趋势,但仍然不能对疫情防控掉以轻心。海南省应继续不断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的监测投入,提高公共疾病防控预防
贾鹏本陈莉姜涛金玉明王小丹邱丽陈少明冯芳莉陈菁菁潘碧雨陈蕊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基于人口流动的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和防控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海南省各市县2020年1月10日—3月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进行评估,并对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海南省每日报告输入病例数及30个省份每日报告病例数和百度迁徙指数,计算海南省各市县输入风险指数,对全省及各市县输入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分析输入风险指数与输入病例间关系,据此构建“疫情应急围堵”阶段输入病例拟合模型,预测2021年春运期间仍然采取“应急围堵”策略可能的输入病例数,与实际输入病例数相比较,以评估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的效果。结果海南省报告输入病例112例,平均输入风险指数为0.98。海口市、三亚市和儋州市输入风险最高,除海口外,各市县输入风险指数1月24日左右达到最大值,以滞后4 d和5 d输入风险指数构建的两阶段广义相加模型对输入病例数的拟合程度最好(R^(2)_(adjust1)=83.50%,R^(2)_(adjust2)=82.00%,MRE=17.61%)。如继续采取“应急围堵”策略,预计2021年春运期间海南省将有10例输入病例,“常态化”防控策略下,实际上海南省无输入病例发生。结论海口和三亚等旅游城市输入风险较高,湖北省和广东省是主要的疫情输入省份,广义相加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应急围堵”阶段海南省新冠肺炎输入病例进行拟合。与“应急围堵”策略相比较,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使海南省减少了约10例输入病例。
陈少明邱丽李卫霞苏新元贾鹏本冯芳莉罗艳陈菁菁劳世军李培源陈言何滨
关键词:风险评估广义相加模型
应用R软件制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态交互地图
2021年
目的介绍使用R软件leaflet程序包制作疾病动态交互地图的方法和具体步骤,为展示疾病的地区分布、疫情的分析和现场处置提供帮助。方法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收集海南省截至2020年8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地址、病例分类、发病日期等资料。将病例地址录入高德地图坐标拾取系统,获取病例地址的经纬度坐标。利用R软件leaflet程序包调用高德地图、Esri卫星地图做为底图,添加病例标记,病例聚合功能及测量工具。结果R软件制作的海南省新冠病毒动态交互地图可以实现放大、缩小、拖拽等操作,可以切换行政区划地图和卫星地图,点击病例可以显示病例序号,现住址和发病日期等信息,可将地图以html文件方式分享给相关研究人员,并可以测量病例间或病例与可疑暴露地点间的距离。结论软件作为一款免费、开源的软件,可以简便、灵活的制作疾病动态交互地图,直观、全面的展示疾病的地区分布,对于分析传染病的传播过程、疫情的现场处置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陈少明邱丽苏新元贾鹏本冯芳莉罗艳陈菁菁劳世军闫秀娟邱仁王南来金玉明何滨陈言
关键词:R软件
海南省2008—202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海南省2008—2023年报告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登革热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23年海南省报告登革热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选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本地病例和输入性病例的相关性,运用ArcGIS 10.8和R 4.3.0进行图形的制作,并采用SaTScan 10.1.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海南省2008—2023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810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64例,本地病例646例。2008—2023年646例本地病例报告于6—12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9—10月为高发月份,主要分布于海口市(41.18%)和乐东黎族自治县(39.32%);2019和2023年发生了2次登革热较大规模暴发,本地病例数分别达到302和328例(共占本地病例总数97.52%);本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57∶1;25~<65岁年龄组的病例占69.50%;本地病例数居前3位的职业是家务及待业(17.65%)、民工(17.34%)和商业服务(13.78%)。2008—2023年共报告164例输入性病例,各月份均有报告,高发月份为6—11月,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82.32%。共报告境内输入病例66例,来源于广东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外输入98例,主要来源于泰国和柬埔寨;输入性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65∶1;25~<55岁年龄组的病例占68.29%;输入性病例数居前3位的职业是商业服务(33.54%)、家务及待业(10.37%)和农民(9.76%)。2008—2013年期间海南省报告境内输入性病例年份为2014年、2018年、2019年和2023年,与2008—2013年海南省本地病例报告年份基本相同,且本地病例与境内输入性病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92,P<0.001),与境外输入性病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时空扫描分析结果共探测出5个聚集区,聚集时间集中在2019年和2023年的9—10月。结论海南省登革热疫情多发,主要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未形成地方性
陈菁菁孟纬纬贾鹏本贾鹏本张玲邱丽谢永慧金玉明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
2019-2020年海南省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9-2020年海南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E基因序列分子特征,探讨病毒可能的输入来源。方法收集登革热疑似病例血清样本,采用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并分型,阳性样本进行登革病毒包膜(envelope,E)蛋白基因扩增及测序,应用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49例DENV阳性样本中获得14条DENV E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11条DENV1型E基因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2%~100.0.0%,均属于基因Ⅰ型,其中2条E基因序列(HNLS-8和HNCM-14)与2019年广州流行株(Guangzhou/19XN24503/201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2条DENV2型E基因序列分别属于Asian 1基因型和Cosmopolitan基因型,其中1条(HNLS-10)与2019-2020年广州流行株(Guangzhou/19XN22111/2019、Guangzhou/19XN50506/2020)同源性为99.6%,另1条(HNLD-2)与2019年昆明2株流行株(Kunming/HNQY20180091/2019、Kunming/HNQY2018005/2019)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1条DENV3型E基因序列属于基因Ⅲ型,与2018年广州流行株(Guangzhou/18XN61927/2018)和2017年新加坡流行株(Singapore/15095Y15/2017)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6%和99.5%。结论2019-2020年,海南省检出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DENV1、DENV2和DENV3多型病毒,以DENV1为主,显示了加强流动人群中登革热监测与管理,及时防控登革热跨省、跨境传播的重要性。
王如敏杜珊珊陈菁菁李丹丹马焱崔蕾孙初阳李建东任莉娜
关键词:登革病毒基因型同源性
海南省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少明金玉明邱丽曾祥洁杜中华李丹丹陈海云马焱曾云婷冯芳莉苏新元陈少珠贾鹏本陈菁菁李臻
海南省为手足口病高发省份,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首位。项目研究表明:海南省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呈现出活跃与静息交替进行的特征;EV71病毒感染,居住地在农村,首次就医在村级,就诊前最高体温大于39度...
关键词: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原学监测
2017年1-2月我国南方重点省份媒介伊蚊监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2017年1-2月我国南方重点省份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以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我国登革热中转支付项目媒介伊蚊监测系统上报的媒介伊蚊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期内南方重点省份媒介伊蚊的幼蚊密度(布雷图指数,BI),筛选不同省份登革热传播不同风险等级的市或县(区),并计算出不同省份媒介伊蚊控制水平达标率。结果截至2017年2月,我国海南省平均BI达到登革热传播中风险;云南省景洪市、勐腊县城区、澜沧县口岸、耿马县清水河口岸、景洪告庄口岸BI超过5,存在由输入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的风险。2017年云南省平均BI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而海南省平均BI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我国云南省BI控制达标率超过90%,而海南省BI控制水平达标率不超过20%。结论 2017年1-2月,我国海南省平均BI达到登革热传播中风险,云南省重点地区城区和部分口岸BI达到低风险。建议以海南、云南为代表的南方重点省份应继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为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刘小波岳玉娟郭玉红牟笛周克梅吴海霞姜进勇陈菁菁任东升贾鹏本鲁亮刘起勇
关键词:风险评估
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和描述截至2020年3月4日海南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阶段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疫情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特征、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就诊情况分析、本地病例和重症病例情况分析。结果共报告168例确诊病例,其中重症36例,死亡5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等旅游热点市县。2020年1月13日出现首例病例,1月24日达发病高峰,2月6日后发病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9∶1,年龄中位数51岁,50岁以上占54.8%。离退人员占比最高,占36.9%。2月以来本地病例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本地病例发病到就诊,首诊到确诊,发病到确诊和发病到入院时间中位数均大于输入病例。重/危重病例年龄中位数、患有基础疾病的病例比例均大于轻/普通型病例。重/危重症病例发病到就诊时间大于轻/普通型病例,但就诊到确诊时间前者小于后者。结论海南省疫情呈现3个阶段,从以输入性为主,发展为以本地病例发病为主,到低水平发病阶段。应加强服务行业人群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对所有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就诊意识,医疗机构应关注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病例病情变化。要加大返工后的疫情监测和入境人员的健康管理,巩固防控成效。
陈少明贾鹏本邱丽冯芳莉潘婷婷黄雅靖陈菁菁崔蕾陈言孙初阳曾小妹金蕾金玉明何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