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启东地区2006-2014年高考生血清HBsAg携带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启东青年一代血清HBs Ag携带状况。方法随机选择启东市内三所中学2006-2014年连续9届高三学生(高考组),共15 534人,其中有部分学生在出生时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选择来自2007-2013年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成人组),共1208人,被确认未在出生时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两组对象以ELISA法进行血清HBs Ag检测,观察其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高考组的HBs Ag携带率分别为4.2%(75/1794)、4.3%(77/1797)、4.4%(82/1858)、4.3%(82/1903)、3.4%(56/1627)、2.6%(46/1768)、1.6%(29/1778)、1.6%(27/1642)和1.8%(24/1367),平均3.2%(498/15534),显著低于成人组的平均7.1%(86/1208)(χ2=59.986,P<0.001)。高考组男性HBs Ag携带率(3.7%,266/7236)高于女性(2.8%,229/8298)(χ2=10.521,P=0.001);成人组男性HBs Ag携带率(8.8%,66/750)也显著高于女性(4.4%,20/458)(χ2=8.452,P=0.004)。成人组男性的HBs Ag携带率是高考组男性的2.4倍;成人组女性的HBs Ag携带率是高考组女性的1.6倍。结论 2006-2014年高考生的HBs Ag携带率持续下降,至2014年已超前达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将<5岁人群HBs Ag携带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
- 倪正平陈陶阳沈蓉陆玲玲薛学峰黄飞施平凡
- 关键词:青少年
- 乙肝随访队列中空腹高血糖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14年
- 对427例随访者分为FBG升高组(185例)和FBG正常组(242例)。结果:1FBG升高组的ALT(t=-2.170,P=0.031)、GGT(t=-3.500,P=0.001)、TG(t=-3.099,P=0.002)、TC(t=-2.033,P=0.043)、UA(t=-3.009,P=0.003)、BMI(t=-4.165,P=0.001)、收缩压(t=-4.407,P=0.001)、舒张压(t=-2.249,P=0.025)、抗-HBc阳性(P=3.879,P=0.049)和脂肪肝发病率(t=11.158,P=0.001)分别高于FBG正常组;2两组平均年龄;CREA,BUM;AFP、HBsAg、抗-HBs、HBeAg、抗-HBe阳性率;肝癌、肝硬化和慢肝发病率均相似,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UA、BMI和收缩压为FBG的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高血糖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GGT、UA、BMI和收缩压为乙肝患者发生FBG的危险因素。
- 倪正平陆玲玲黄飞袁佳平陈陶阳
- 关键词: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
- 江苏省启东市1987-2005年出生人群的HBsAg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对江苏省启东市1987-2005年出生人群的HBsAg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对启东市1987-2005年出生者采用ELISA法或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 1987-1996年出生者HBsAg携带率分别为3.71%、4.76%、3.60%、4.70%、4.03%、3.04%、2.30%、1.60%、1.34%和1.69%;2000-2005年出生者HBsAg携带率分别为0.80%、0.60%、0.41%、0.32%和0.31%.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逐渐增加的19年中,1987-2005年出生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从最高4.76%下降至2005年的0.25%,下降幅度94.8%.提前达到卫生部2005-2010年乙肝防治规划中提出的“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标准.结论 在乙肝高发区,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HBV的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
- 倪正平陈陶阳陆玲玲卫建红王华黄飞施平凡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SAG
- 肝癌及乙肝患者近5年空腹高血糖发病状况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以乙肝患者为对照,对近5年来肝细胞肝癌(HCC)空腹高血糖发病状况作对照研究。方法:HCC的男性患者468例(①HCC组,其DM先于HCC确诊者25.9%),对照人群1046例分为慢乙肝/肝硬化(②CHB/LC)组、③脂肪肝组和B超提示肝“正常”图像组(④肝“正常”组)。以常规方法进行HBV标志物、抗-HCV、空腹血糖、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检测等。结果:HCC组中:HBV阳性者空腹血糖受损阶段(IF、G)和糖尿病(DM)发病率17.2%和17.O%;HBV阴性者抗-HCV均为阴性,其IFG和DM分别为15.4M和17.9%,两者间IFG和DM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C的DM发病率与HBV相关性r=-0.007。各组中:WG发生率在各组间均相似,(P〉0.05);DM发病率在①~④组分别为17.3%、16.7%、26.2%和9.1%,①组与②组、③组和④组相比P〉0.05、P=0.008和P=0.001。BMI均值:①组、②组和④组在23.0~23.7kg/m^2之间,显著低于③组(30.3kg/m2);血压均值:①和②组相似,显著低于③组和④组(P〈0.005)。在各组内未显示有明显的IFG高发年龄段(P〉0.05);DM在各组高发年龄段:①组、③组和④组均为60-69岁(26.4%、35.1%和12.2%);②组为50-59岁(22.5%)。结论:HCC患者发生DM与HBV感染无关,与慢乙肝、肝硬化密切相关。乙肝伴脂肪肝者发生DM的风险较高,超重或肥胖为主要因素;HCC和CHB/LC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可能加速了IFG阶段发展为DM的过程。
- 倪正平陆玲玲袁佳平薛学峰尹燕慈黄飞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 启东市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远期效果观察
- 2013年
-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 倪正平黄飞陆玲玲陈陶阳施平凡
-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抗-HBS抗-HBC
- 启东乙肝疫苗干预研究随访人群中慢性乙肝、肝硬化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探索启东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称乙肝疫苗)干预研究人群患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1月~10月,在启东乙肝疫苗干预研究随访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个人及家族成员慢乙肝、肝硬化及肝癌史等;同时进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肝脏彩色超声检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疫苗干预研究随访人群罹患慢乙肝、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疫苗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男性、有肝癌家族史、新生儿期未接种乙肝疫苗和出生于1986年以前四个因素,调整后的OR(95%CI)值分别为:3.60(2.04~6.34)、2.47(1.25~4.88)、2.68(1.57~4.56)和1.72(1.02~2.89)。肝硬化患者中男性因素,调整后的OR(95%CI)值为6.89(2.02~23.43)。结论 启东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降低青年期罹患慢乙肝、肝硬化的风险,男性、肝癌家族史及出生于1986以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男性亦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 姚红玉陈陶阳曲春枫樊健陆健泉樊春笋陆玲玲黄飞陆建华倪正平王宇婷张亚玮
- 关键词:疫苗
- 我国农村地区原发性肝癌一级预防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应用
- 2019年
- 本项目立项于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肝癌的免疫预防战略"(83AP-11-8),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联合江苏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历经35年共同完成.在此期间由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传染病专项进行了连续资助,获得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曲春枫孙宗棠孙宗棠陈万青詹启敏陈陶阳陈万青陆建华詹启敏王宇婷倪正平焦宇辰黄飞姚红玉陆建华刘国亭徐立斌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免疫预防重大传染病
- 启东乙型肝炎干预研究:2013年随访人群HBV感染及慢性肝病现患调查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人群在达到婚配年龄后罹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2013年1—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启东乙肝干预研究(QHBIS)的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并行ALT、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检测及肝胆B超检查。计算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各指标的阳性率,慢性乙肝及肝硬化的患病率,疫苗组及对照组人群按性别分层后,疋。检验比较各组间率的差异。结果共获得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组(疫苗组)4421人和对照组3880人,平均年龄分别为(25.59±1.84)岁和(26.61±2.24)岁。疫苗组HBsAg、单独抗一HBs、抗一HBc、HBeAg、抗一HBe阳性率分别为2.38%、37.73%、3.78%、0.57%、2.15%,对照组分别为9.02%、29.41%、16.83%、2.73%、8.87%,两组问血清学标志物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组慢性乙肝活动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病率分别为0.45%和0.16%,对照组分别为1.29%和0.3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疫苗组男性慢性乙肝活动期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不管是慢性乙肝活动期患病率还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对慢性HBV感染的保护作用可延长至婚配年龄后,而不同性别人群慢性乙肝与肝硬化现患保护作用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 陈陶阳曲春枫姚红玉陆玲玲樊健王宇婷黄飞陆建华倪正平樊春笋张亚玮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慢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