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彬

作品数:3 被引量:8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特提斯
  • 1篇大象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滇西
  • 1篇岩系
  • 1篇特提斯构造域
  • 1篇年代学
  • 1篇钨锡矿
  • 1篇西北部
  • 1篇锡矿
  • 1篇孔兹岩
  • 1篇孔兹岩系
  • 1篇花岗岩
  • 1篇构造域
  • 1篇北部
  • 1篇P-T轨迹
  • 1篇变质
  • 1篇变质岩
  • 1篇变质作用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刘俊来
  • 3篇吴文彬
  • 2篇陈文
  • 2篇张招崇
  • 1篇宋志杰
  • 1篇唐渊
  • 1篇赵志丹
  • 1篇翟云峰
  • 1篇王东升
  • 1篇郭强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越南东北部静足(Tinh Túc)钨锡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4
2011年
越南东北部高平地区静足(TInhTúc)钨锡矿床分布在银山-静足成矿带上,属于中国西南-越东北花岗岩相关的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的锆石SIMSU-Pb测年结果为93.9±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SiO2含量73.5%~74.6%),铝过饱和(Al2O3含量14.21%~14.88%),高碱(Na2O+K2O为6.64%~8.47%)、富钾贫钠(K2O/Na2O>1),同时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Ti、Eu,轻稀土相对富集,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同位素研究表明,样品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49±0.027,εNd(t)为-10.71~-10.42。本文依据派洼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派洼花岗岩为燕山期后造山环境中形成的高度分异岩浆结晶的结果。通过与华南西南部矿床相关岩体比较,将静足派洼岩体归入个旧-大厂花岗岩带。并通过与缅甸境内腾冲-毛淡棉花岗岩带岩体特征对比并结合构造环境判别,提出个旧-大厂花岗岩带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但以后者为主。
王东升刘俊来TRAN MyDungNGYUEN QuangLuat郭强吴文彬张招崇赵志丹
关键词:特提斯构造域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超高温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吴虎峻刘俊来TRAN My DungNGUYEN Quang LuatPHAM Binh吴文彬陈文张招崇
关键词:孔兹岩系超高温变质作用P-T轨迹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被引量:67
2011年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刘俊来唐渊宋志杰Tran My Dung翟云峰吴文彬陈文
关键词: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