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

作品数:41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6篇铀矿
  • 26篇盆地
  • 23篇成矿
  • 16篇铀成矿
  • 15篇铀矿床
  • 15篇砂岩
  • 15篇矿床
  • 13篇伊犁盆地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11篇砂岩型
  • 11篇砂岩型铀矿
  • 10篇盆地南缘
  • 10篇南缘
  • 9篇伊犁盆地南缘
  • 7篇矿层
  • 7篇古尔
  • 7篇含矿
  • 6篇地质
  • 6篇流体
  • 6篇矿物

机构

  • 41篇核工业北京地...
  • 5篇核工业二一六...
  • 2篇核工业二〇八...
  • 2篇核工业二〇三...
  • 1篇核工业208...
  • 1篇新疆中核天山...

作者

  • 41篇李平
  • 32篇刘红旭
  • 30篇丁波
  • 9篇易超
  • 9篇张晓
  • 7篇田明明
  • 6篇张松
  • 6篇潘澄雨
  • 6篇孔维豪
  • 5篇何建国
  • 5篇贺锋
  • 5篇张字龙
  • 5篇高洪雷
  • 4篇蒋宏
  • 4篇张虎军
  • 3篇李建中
  • 2篇张康
  • 2篇邱林飞
  • 2篇修晓茜
  • 2篇蔡煜琦

传媒

  • 6篇地质论评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矿床地质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铀矿地质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核学会2...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犁盆地南缘琼博拉二长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及形成动力学机制被引量:5
2018年
西天山造山带内琼博拉地区的长条状岩体位于伊犁盆地南缘,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为厘定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机制,本文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琼博拉地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30.5±2.2)Ma、(339.7±2.2)Ma、(351.2±3.0)Ma,为早中石炭世花岗岩,比伊犁盆地511矿床含矿砂体的U-Pb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8±26Ma)老,表明该二长花岗岩体可能是该含矿砂体的一部分物质来源。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该二长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SiO_2(70.15%~73.38%)含量高,碱质(K_2O+Na_2O含量为6.32%~7.88%)含量较高,A/CNK(0.82~1.03)较高,表明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2)LREE(50.19×10^(-6)~87.92×10^(-6))相对富集,HREE(9.44×10^(-6)~12.08×10^(-6))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δEu为0.71~0.97);(3)富集Rb、Th、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P和Ti等高场强元素;(4)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为0.7050~0.7082,143Nd/144Nd值为0.512217~0.512254,ε_(Nd)(t)为0.3~1.0,Nd模式年龄为1010~1098 Ma。二长花岗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岩石是由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地壳重熔形成的硅铝质岩浆混染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的同碰撞构造环境。
李平刘红旭丁波田明明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代学SR-ND-PB同位素
达拉地铀矿床砂岩中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李平刘红旭丁波
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格局与铀矿床的空间关系
伊犁盆地南缘含矿建造形成后,其构造运动以区域性抬升、差异性抬升和挤压掀斜作用为主。在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致使盆内基底NE向断裂复活并多伴随有走滑,盆缘断裂在后期构造反转过程中形成高角度逆冲断裂,这些在...
潘澄雨刘红旭张晓丁波李平
关键词:铀矿床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巴音青格力—苏台庙地区直罗组下段沉积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能源聚合盆地(涂光炽等,1994;Liu C Y et al.,2008),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直罗组砂体中发现了多个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前人对铀矿床的成矿机理、控矿要素以及成矿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多期叠合成矿模式。在所有的成矿要素中,沉积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规模的砂体不仅能为成矿物质的迁移提供运移通道,还能为矿体的赋存提供一定的空间,而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砂体又受到沉积相的控制,因此对沉积相的研究对揭示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砂体的物性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宾刘红旭易超易超李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
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本次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组成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完成,测试方法为先将样品进行有机质处理,然后用100%的磷酸在25℃反应4h,提取出胶结物碳酸盐中的CO2气体,并将收集得到的CO2在MAT-253型质...
丁波刘红旭张晓李平
关键词:砂岩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机制
文献传递
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9
2016年
蒙其古尔铀矿床为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前人对其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探讨其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笔者利用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方法,对其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对其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及含矿目的层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气烃包裹体、液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成群分布于砂岩粒间方解石胶结物中,或沿切穿石英颗粒的微裂隙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均一温度为56~76℃,盐度w(NaCleq)为1.23%~19.84%,密度为0.99~1.12 g/cm^3,气体成分以CH_4为主;成矿流体的δD(H_2O)V_SMOW=-93.0‰^-48.3‰,δ^(18)O(H_2O)V_SMOW=-10.3‰^-5.1‰,方解石胶结物的δ^(13)CV_PDB=-10.9‰^-7.2‰,δ^(18)OV_SMOW=17.6‰~24.9‰。上述特征揭示出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性质的地表水和煤系地层有机质脱羧基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及伴生的CH_4等还原性气体(煤型气)两部分组成,具有低温、盐度跨度大、中等密度及多期叠加等特点,明显有别于深部油气大规模充注。地表含铀含氧水层间渗入与煤系地层产生煤型气等还原性渗出流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蒙其古尔铀矿床。
丁波刘红旭修晓茜刘涛潘澄雨张晓李平
关键词: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与铀成矿关系:来自含矿层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的约束被引量:4
2019年
近年来,随着铀矿勘查与研究程度的深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大营、东胜等一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大量学者对这些铀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年龄、铀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及有机质在铀成矿中的作用、成矿模式等方面做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成矿流体来源方面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该区铀矿富集所需的还原剂主要来自下伏古生界地层的天然气(冯乔等,2006;吴柏林等2014),也有学者认为铀矿富集除与油气有关外,还与低温热液流体的充注有关(肖新建,2004;李子颖等,2009;张龙等,2015),同样还有少数人认为深部地幔流体参与铀成矿过程(李荣西,2006;杨晓勇,2008)。虽然上述学者对该区成矿流体来源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但依然存在争议。
丁波刘红旭杨胜富杨龙任志勇李平张宾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成矿流体铀成矿
砂岩型铀矿区热流体大规模活动时间与期次的判断方法
本发明属于铀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岩型铀矿区热流体大规模活动时间与期次的判断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集砂岩型铀矿区含矿层砂岩样品,包括富矿样品与无矿样品;步骤S2:将富矿样品用于流体包裹体片的制定、...
丁波刘红旭李平黄少华易超张宾
文献传递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岩相学特征研究--以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与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的铀矿床为例
本文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采集这两个地区的钻孔样品,利用薄片观察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这两个地区的砂岩型铀矿进行了系统的矿相学研究,并对它们铀矿物的赋存形式做了详细的讨论与对比,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与纳岭沟砂岩型铀矿的含矿目的...
李平刘红旭张字龙丁波
关键词:铀矿床岩相特征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被引量:24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作用明显,区域铀成矿与褪色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在铀矿化发育较密集的黄陵地区开展了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通过饱和烃气象色谱分析,可见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碳位于C_(15)~C_(22)之间,(C_(21)+C_(22))/(C_(28)+C_(29))值范围为0.72~26.08,∑C_(21)^-/∑C_(22)^+值分布在0.88~6.39之间,Pr/Ph值分布在0.47~0.85之间,OEP值分布在0.87~1.08之间,CPI值分布在1.04~1.22之间,指示烃源岩有机质处于成熟的热演阶段,油气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盐湖相的沉积母质。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湖相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与含铀目的层沉积成岩以来地层缺失期及铀成矿期基本吻合,生成的油气既可为铀成矿提供还原能力,又可以避免已形成的铀矿体遭受后期氧化改造。
张字龙范洪海蔡煜琦赵兴齐刘红旭贺锋李平杨梦佳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有机地球化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