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梦琪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单颗粒
  • 1篇单颗粒分析
  • 1篇电子探针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颗粒物
  • 1篇交通环境
  • 1篇PM

机构

  • 1篇仁荷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1篇耿红
  • 1篇卢铁彦
  • 1篇李硕
  • 1篇靳春嵩
  • 1篇李静姝
  • 1篇李梦琪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太原市交通路口大气PM_(2.5)单颗粒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冬季采暖期交通路口大气细颗粒物(PM_(2.5))成分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于2011年12月19日-23日每日8:30、11:30、14:30、17:30左右在太原市主城区典型交通路口采集大气PM_(2.5)样品20组,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测定后,对1 678个颗粒的二次电子像和X-射线能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矿物尘和含碳颗粒占样品总数80%以上,含硫的反应矿物尘是含氮的2.5倍;(2)在每天4个不同采样时段,初级矿物尘、有机碳(OC)及富铁颗粒相对丰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元素碳(EC)和反应矿物尘的变化差异均显著(P<0.05);(3)OC/EC数量比>2且OC、EC相关性差。说明太原市采暖期与交通相关的大气PM_(2.5)成分复杂、来源广泛,其中矿物尘颗粒主要来自工地和道路扬尘,EC以煤炭燃烧和机动车尾气一次排放为主;OC受一次排放及二次产生的共同影响;富铁颗粒含量比较恒定,可能受机动车影响较大。
靳春嵩耿红李梦琪李硕李静姝王倩芝卢铁彦
关键词:单颗粒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