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燕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 2篇肺癌
  • 1篇毒副反应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信息支持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支持
  • 1篇知识需求
  • 1篇生活质量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癌患者
  • 1篇首次住院
  • 1篇疼痛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肿瘤患者化疗
  • 1篇住院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杨晓燕
  • 2篇李善萍
  • 2篇周玉洁
  • 1篇郭苗苗
  • 1篇袁玲
  • 1篇苏舒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食管癌患者行免疫治疗构建胃肠道+系统营养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 观察食管癌免疫治疗期间构建并应用胃肠道联合系统营养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接受免疫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1~12月,所有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以常规管理为基础构建胃肠道+系统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方案下2组食管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食管癌患者腹泻发生率及脱水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腹泻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平均大便次数比对照组更少(均P<0.05);干预前2组食管癌患者的BMI、PG-SGA评分、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生活质量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食管癌患者BMI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G-SGA评分、营养学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均P<0.05);观察组食管癌患者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食管癌免疫治疗期间构建并应用胃肠道+系统营养支持干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提高营养水平,降低疲乏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王辰娟杨晓燕沈梅李善萍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治疗胃肠道营养支持
安宁疗护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研究分析安宁疗护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128例肺癌晚期患者,应用随机平行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安宁疗护干预,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焦虑抑郁情况(采用HADS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包括近期健康状况(EQ-5D指数)和当前感知(EQ-VAS)两部分]、症状[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评估]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疼痛程度评分、疼痛对活动影响评分、疼痛信念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EQ-5D指数评分和ESAS量表中各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EQ-VA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肺癌晚期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疏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杨晓燕李善萍周玉洁王辰娟陆开宇
关键词:安宁疗护肺癌晚期疼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调查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对化疗知识需求情况。方法自行设计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对首次住院化疗的200例患者进行需求调查。结果患者对化疗方案的认知、化疗的治疗效果及化疗的费用方面的强烈需求达96.00%,对化疗胃肠道反应的强烈需求达92.00%,对脱发的强烈需求达84.00%,对静脉炎的强烈需求仅为24.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后续工作中可针对调查结果给予加强护理,以期促进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康复。
杨晓燕郭苗苗袁玲
关键词:肿瘤患者首次住院化疗知识需求
信息支持与管理协同模式用于肺癌免疫治疗患者毒副反应管理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观察信息支持与管理协同模式用于肺癌免疫治疗患者毒副反应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信息支持与管理协同模式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相关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88%(15/43)、76.74%(33/4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QOL-C30的功能领域评分、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症状领域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肺癌免疫治疗期间实施信息支持与管理协同模式干预管理可降低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增强遵医行为,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杨晓燕苏舒周玉洁王辰娟陆开宇
关键词:肺癌免疫治疗毒副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