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基岩气藏孔缝储层预测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东坪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阿尔金山前带,东坪气藏是国内近年来新发现的首个大型基岩气藏。岩心、薄片资料分析表明,东坪地区基岩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和片麻岩,局部发育片岩。储集空间类型丰富,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并存。研究表明,溶蚀作用形成大量基质孔,改善了储层物性,成为有效储层,而裂缝是关键因素,具有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的双重作用,对于改善基岩储层的储渗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研究区岩性和储层复杂的地质特征,充分利用高品质的宽方位地震资料,首先应用先进的流体活动性属性刻画溶蚀孔储层分布,精细描述储层空间形态分布特征;再利用曲率属性识别微小断裂的优势,准确描述基岩内幕裂缝发育的强度和方向;最后应用属性比例融合技术成果综合评价孔缝储层,明确储层的主控因素。
- 陈国文沈亚韩冰朱绪峰王旭张海军杨泰
- 关键词:主控因素
- “构造脊”控藏模式及勘探实例被引量:5
- 2022年
- 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普遍发育低幅度、线性分布的正向构造,依附于断裂、斜坡和大背斜翼部发育。这种正向构造整体不能自成圈闭但对油气分布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是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构造特征分析将其归为构造脊,并细分为断背脊、鼻状脊和断块脊3种类型,确定了构造脊的脊线、长度、幅度、宽度、面积5个几何要素,丰富了构造脊的内涵。通过研究构造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构造脊控藏理论,指出构造脊是油气输导的优势通道,建立了构造脊与薄储层、窄河道配置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在松辽盆地杏西—哈尔温地区和江桥地区中—浅层油气勘探中应用构造脊地震识别技术,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构造脊勘探目标,多口井获得高产油流,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支撑了大庆油田在中—浅层油气勘探中取得显著成效。
- 冯许魁何文渊胡少华常德双党虎强庞彦明周赏李凯柯钦沈亚郭波安鹏刘剑伦刘冬民潘良云
- 关键词:松辽盆地成藏模式复合圈闭勘探目标
-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生烃凹陷的边界效应与油气聚集模式被引量:10
- 2017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NW和NNW两组方向的古近系生烃凹陷,生烃凹陷内部充填了厚层、软弱、富含有机质的膏、盐和泥质沉积物,而生烃凹陷外侧则是坚硬的基底和较粗的砂质沉积物,两者构成显著的力学强度对比。在新近纪至第四纪挤压作用下,这种的显著力学强度对比引发了生烃凹陷内外不同的构造变形行为,并在地表形成截然不同的构造地貌,称之为生烃凹陷的"边界效应"现象,是识别和判定生烃凹陷的重要依据。英雄岭是柴西地区规模最大、油气最富集的新生代构造带,崛起于NW向生烃凹陷之上;柴西北区块则位于该生烃凹陷北侧,软弱的膏、盐和泥质沉积物或不发育,或显著减薄,因而形成南翼山、大风山和尖顶山等一系列长轴形构造带。此外,英雄岭西段的滑脱构造变形强烈,而英雄岭东段则转变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可能暗示古近系生烃凹陷的充填成分自西向东发生了变化。生烃凹陷边界效应控制的油气聚集主要分布于3类位置:第1类是沿着生烃凹陷边缘,近源聚集于边界效应引起的构造高部位;第2类是生烃凹陷外侧,源外聚集于三角洲、滨浅湖向半深湖过渡区域的构造和岩性圈闭;第3类是生烃凹陷内部,源内聚集于古近系内幕的构造和岩性圈闭。因此,柴西地区应采取"满凹控藏、3种类型、分带聚集"的思路,针对上述3类位置实施整体评价和勘探部署。
- 管树巍张水昌张永庶袁选俊沈亚管俊亚孟庆洋张斌
- 关键词:构造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