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辽东宽甸地区硼酸盐矿床成矿时代的限定:来自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制约被引量:14
- 2014年
- 辽宁宽甸地区砖庙硼矿区的硼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里尔峪组火山—沉积建造下部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之中。本研究对矿区内外的伟晶岩和变粒岩中的电气石进行了LA-MC-ICP-MS硼同位素微区原位测试,分析了矿床成因;同时对栾家沟矿段矿体上盘含电气石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探讨了成矿时代。得到以下数据和认识:1矿区伟晶岩中电气石的δ11 B为10.9‰~12.7‰,变粒岩中电气石的δ11B为5.7‰~7.6‰,矿区外伟晶岩中电气石的δ11B为-9.9‰^-9.2‰,变粒岩中电气石的δ11 B为-8.3‰^-5.9‰。硼同位素组成往外降低的现象说明,围岩及侵位其中的伟晶岩的B同位素组成均受硼矿床影响,硼矿可能是海相蒸发沉积成因;2含电气石变粒岩核部岩浆锆石的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74±10Ma,代表了辽吉裂谷早期的火山喷发时代,亦大致代表了初始的含硼蒸发岩的沉积时代上限,根据硼同位素研究结果,可将宽甸地区硼矿的初始沉积成矿时代限定在2.17Ga;3斜长角闪岩重结晶锆石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69±28Ma,代表了吕梁运动所引起的区域构造热事件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时间。
- 胡古月李延河范润龙王天慧范昌福王彦斌
- 关键词:辽河群SHRIMP锆石U-PB定年硼同位素
- 辽东古元古代菱镁矿矿床与硼酸盐矿床--同期异相沉积成矿探讨被引量:10
- 2015年
-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辽河群火山-沉积建造中发育有大规模的菱镁矿矿床和硼酸盐矿床,是中国非金属矿产镁、硼的主产地.文章对这两类非金属矿床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硫和碳)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同时,结合部分前人的同位素测试结果对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菱镁矿矿石及内部的石膏岩的δ^34 SV-CDT为15.6‰-26.5‰,硼矿石及其周缘硬石膏和大理岩围岩的δ^34 SV-CDT值和δ11B值分别为11.6‰-24.3‰和8.8‰-13.9‰,显示为海相蒸发沉积的特征;②菱镁矿矿体内黄铁矿δ^34 SV-CDT值为16.0‰-20.7‰,硼酸盐矿体内黄铁矿δ^34SV-CDT值为12.3‰-13.2‰,显示海相硫酸盐热还原成因的特征;③菱镁矿矿石的δ13CV-PDB值为0.3‰-1.6‰,硼酸盐矿床周缘新鲜大理岩围岩的δ^13CV-PDB值为-1.5‰-4.6‰,记录有受古元古代Lomagundi海相蒸发事件影响的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④菱镁矿矿石和硼矿体周缘的镁质大理岩均具有相似的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和较高的硼含量;⑤菱镁矿和硼矿矿体上、下盘中的各类变粒岩和浅粒岩的岩浆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相似,均具有的2.2Ga左右的峰期岩浆锆石年龄.因此,辽吉裂谷北缘斜坡区的菱镁矿矿床和中央凹陷区的硼酸盐矿床可能均形成于2.2Ga左右的海相蒸发沉积环境,形成于大规模火山喷发沉积活动的间歇期,属裂谷内南北两侧同期异相海相蒸发沉积的产物.
- 胡古月李延河范昌福赵悦侯可军王天慧
- 关键词: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菱镁矿矿床
- 电吸附除盐用于包钢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 王天慧
- 关键词:电吸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除盐
- 辽东明安硼镁矿床混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对成矿时代的制约被引量:12
- 2014年
- 辽东硼矿赋存于辽吉裂谷中央凹陷带内的里尔峪组地层中,形成于火山活动与蒸发沉积交替旋回的环境,后期经历了低压角闪岩相至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属沉积-变质型硼矿床,主矿区包括有后仙峪、翁泉沟和砖庙-杨木杆三处。混合岩化作用使裂谷早期喷发的酸性火山岩发生原地重熔,形成大量层状产出的混合花岗岩、变粒岩和浅粒岩。文章利用LA-MC-ICP—MS技术对砖庙一杨木杆矿区明安硼镁矿体下盘,与上部地层发生同构造变形的层状混合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的测定,尝试解决明安硼矿的成矿时代问题。混合花岗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具有核一边结构,核部的震荡环带为岩浆成因,边部为变质增生成因。锆石核部的U-Pb定年结果表明: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29±3)Ma(MSWD=0.8),Th/U值为0.4479~1.1309。因此,笔者认为(2229±3)Ma年龄代表了层状混合花岗岩原岩——酸性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也代表了硼镁矿的初始含硼蒸发岩形成时代的下限。
- 胡古月范昌福李延河侯可军刘王天慧
- 关键词:混合花岗岩辽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