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然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高原中西部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4
- 2017年
- 为阐明黄土高原中西部刺槐人工林碳密度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估算了黄土高原中西部4个栽培区域的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影响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因子(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等)。结果表明:调查区5个林龄的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34.13—133.08t/hm^2,不同区域之间各组分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植被层平均碳含量为221.93—454.67 g/kg,总体上表现为乔木层平均碳含量高于灌、草层,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最低,不同区域乔木、灌木、草本平均碳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值为106.86 t/hm^2,其中土壤层碳密度占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的64.09%,是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植被层碳密度为38.68 t/hm^2,其中乔木层碳密度(33.88 t/hm^2)占植被层碳密度的87.58%,灌木、草本、枯落物所占比例依次为1.98%(0.77 t/hm^2)、2.00%(0.77 t/hm^2)、8.43%(3.26 t/hm^2)。不同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与林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林分密度、平均气温、海拔和坡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上述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环境因子转化的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91.07%,其中林龄和降水量是影响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7.22%。
- 牛春梅关晋宏程然然李国庆吴春荣程积民杜盛
- 关键词:刺槐人工林碳密度生物量
- 甘肃省5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与潜力被引量:10
- 2017年
-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实测数据,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5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刺槐、杨树、油松/华山松、落叶松及云杉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储量,并估算了乔木层固碳潜力.结果表明:5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和总碳储量分别为139.65 t·hm^(-2)和85.78 Tg,不同人工林类型之间差异较大.不同龄组间碳密度表现为近熟林(250.70 t·hm^(-2))最大,其次是成熟林(175.97 t·hm^(-2))和中龄林(156.92 t·hm^(-2)),幼龄林(117.56 t·hm^(-2))最低.碳储量表现为幼龄林(45.47 Tg)>中龄林(19.54 Tg)>成熟林(11.84 Tg)>近熟林(8.93 Tg),幼中龄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75.9%.5种典型人工林乔木层现实固碳潜力合计为7.27 Tg,刺槐林(2.49 Tg)和杨树林(2.10 Tg)最大;各龄组中,幼龄林现实固碳潜力最大(3.78 Tg),其次是中龄林(2.04 Tg),近熟林最小(0.45 Tg).5种典型人工林乔木层最大固碳潜力达27.55 Tg,表现为刺槐林(9.42 Tg)>落叶松林(6.22 Tg)≈云杉林(6.36Tg)>杨树林(3.18 Tg)>油松/华山松林(2.37 Tg);其中,幼、中龄林最大固碳潜力分别为18.48和6.89 Tg,占总最大固碳潜力的92%.
- 程然然关晋宏张建国何秋月邓磊侯浩李国庆杜盛
- 关键词:人工林碳密度碳储量固碳潜力
- 黄土丘陵区两典型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 黄土丘陵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生态环境脆弱,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以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代表的生态工程获得广泛实施,天然林和人工林在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
- 程然然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天然林人工林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20年
- 林地浅层土壤是凋落物有机质向土壤碳库输移的关键层,对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具有表征作用。为了探究黄土高原中西部3种人工针叶林土壤固碳功能,基于野外调查获取的样地信息和对凋落物、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林分条件、凋落物成分以及环境因子对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林龄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年平均温度对于浅层土壤碳密度无明显影响;在海拔高于2000 m的各样地之间,海拔高度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低于2000 m时不存在这种相关关系;各样地年平均降雨量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凋落物碳氮比与浅层土壤碳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运用随机森林法对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排序可知,凋落物成分、气候因子、海拔以及林龄对于全部样地浅层土壤碳密度变异的总解释率为66.2%,其中凋落物碳氮比是影响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碳积累的主导因子。
- 王一佩孙美美程然然关晋宏李国庆杜盛
-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