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庆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黄土
  • 4篇黄土台塬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3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土壤呼吸
  • 2篇温室气体
  • 2篇灌溉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生长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养分
  • 1篇野生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增氧
  • 1篇生境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作者

  • 7篇赵国庆
  • 4篇刘梦云
  • 4篇刘欢
  • 3篇刘丽雯
  • 3篇张杰
  • 3篇张萌萌
  • 2篇王全九
  • 1篇钟政昌
  • 1篇陈竹君
  • 1篇王力
  • 1篇杨爽
  • 1篇张杰
  • 1篇安克杰
  • 1篇杨春蕾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究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关中平原典型灌区为研究区开展大田试验。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的灌水类型(普通水与去电子水)和灌溉量水平(60、120、180 mm与240 mm),分阶段对冬小麦的生长指标与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水平(180 mm)下,与普通水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生长速率更快,同时耗水量较高,其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亦显著提高了17.8%与15.1%;与0 mm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增产46.9%,高于普通水灌溉处理(24.7%)。去电子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中,灌溉量为180 mm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因此,可以将去电子水灌溉180 mm作为关中平原冬小麦高效用水和高产的较优灌溉方案。
王艳会赵国庆王全九王力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量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通量特征及主控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土地利用转变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及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转变对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O_2,而对CH_4研究甚少。本文以黄土台塬为研究区,重点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CH_4通量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明确其关键影响因子,为预测整个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提供基础数据。以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林场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乔木林地和果园的CH_4通量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壤CH_4通量与土壤温度、地表温度、含水量及全氮的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平均通量差异显著(P<0.05),但表现相似的季节变化,呈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特征。林地、园地、耕地土壤均为CH_4吸收汇,其吸收能力(平均值)为乔灌混交林(51.24μg·m^(-2)·h^(-1))>乔木林(44.80μg·m^(-2)·h^(-1))>灌木林(31.52μg·m^(-2)·h^(-1))>草地(25.89μg·m^(-2)·h^(-1))>果园(18.97μg·m^(-2)·h^(-1))>耕地(14.89μg·m^(-2)·h^(-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吸收与土壤温度、全氮和地表大气温度均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其土壤表层(0~20 cm)温度是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之,自然条件下的土壤CH_4吸收率明显高于农业土壤CH_4吸收率,耕地转变为林地后土壤的CH_4吸收能力增强,土壤对减缓温室效应的贡献增大。
刘欢刘梦云刘梦云赵国庆刘丽雯张萌萌赵国庆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林地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空间变异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研究区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其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应用冗余分析法(RDA,Redundancy analysis)对土壤温室气体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N_2O变异程度较CO_2、CH_4更加显著,为147.23%,CO_2的气体通量水平较其他温室气体更加突出;(2)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台塬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通量影响较大,且土壤CO_2排放为耕地最高可达83.60 mg m^(-2) h^(-1),N_2O与CH_4气体通量强度最高的分别为耕地(3.78μg m^(-2)h^(-1))和草地(65.93μg m^(-2)h^(-1));(3)通过RDA排序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空间变异解释程度的高低,其中海拔高程与深层土壤温度影响最为突出。
赵国庆赵国庆杨静涵刘梦云张杰张萌萌刘欢
关键词:环境因子
西藏地区野生手掌参生境土壤的养分状况被引量:3
2017年
为手掌参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踏查和土壤取样分析方法对西藏地区野生手掌参的典型分布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藏地区,手掌参野生资源生长于海拔2 800~4 600m且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和林间草地生境中,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全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西南手掌参适宜生长于酸性至微酸性土壤。西藏林芝地区的手掌参原生境土壤肥力优于其他产区。
杨爽陈竹君钟政昌杨春蕾崔建钊赵国庆安克杰
关键词:土壤养分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室内密闭培养法对其土壤温室气体及有机碳矿化动态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种活性碳组分含量分布规律一致,均表现为草地显著高于林地,林地显著高于耕地(P<0.05);土壤有机碳矿化量趋势为培养初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速缓慢,0~5 cm土层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是林地的1.26~1.34倍,是耕地的1.82倍,5~20 cm土层较0~5 cm土层有所降低,耕地降幅高达48%;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矿化碳潜力Cp值在0.81~2.70 mg·kg^(-1)之间且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常数k差异不显著;五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矿化碳累计分配比例表明,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最高,固存量最小,而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最低,固存量最多;耕地土壤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CO_2和N_2O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用地类型,而CH_4的吸收强度为林地>天然草地>耕地。综上,退耕还林还草极大地推动了该区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减弱了土壤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潜力。
吴健利刘梦云赵国庆虞亚楠刘丽雯刘欢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矿化活性碳温室气体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讨土壤呼吸对植被类型及不同季节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以黄土高原渭北台塬马莲滩林场为研究区,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逐月测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Rs),分析其干、湿季差异及与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W)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值出现在6—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翌年2月,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耕地〉果园.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在湿季(5—10月)呈正相关,在干季(11月—翌年4月)呈负相关,土壤呼吸速率的单因素模型中以指数函数(Rs=aebx)的拟合效果更优.3与单因素模型相比,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双因素模型(Rs=aTbWc和Rs=aebTWc)能更好地解释除耕地外的其他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解释率在60.0%-82.3%之间,其中Rs=aTbWc对耕地、灌木林地、果园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间关系的拟合效果较好,天然草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则采用Rs=aebTWc的拟合效果较好.研究显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温度敏感性(Q10)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增大,评价退耕还林效益时应综合考虑区域地理气候特点,进一步量化碳的输入/输出过程.
刘丽雯刘梦云吴健利赵国庆刘欢张杰张萌萌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
活化水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9年
活化水技术可使水的理化性质发生显著改变,提升水分子活性,其中磁化、去电子、增氧等灌溉水活化技术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田作物生长及增产,并且因其具有低耗能、无毒无害且高效快速的特点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磁化、去电子、增氧三种较常见的灌溉水活化技术对普通水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及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同时着重介绍了磁化水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以促进活化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这对正处于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质量下降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穆艳赵国庆赵巧巧刘皓王全九
关键词:灌溉磁化增氧理化性质土壤盐渍化农业生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