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斌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潮汐
  • 2篇潮汐汊道
  • 1篇动力特征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断面
  • 1篇断面流速
  • 1篇深槽
  • 1篇水位
  • 1篇浅滩
  • 1篇求取
  • 1篇泻湖
  • 1篇拦门沙
  • 1篇ADCIRC
  • 1篇冲淤
  • 1篇冲淤变化
  • 1篇冲淤变化分析

机构

  • 3篇海南省海洋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陈斌
  • 2篇龚文平
  • 1篇汪亚平
  • 1篇王道儒
  • 1篇吴创收

传媒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洋浦湾南浅滩-深槽-拦门沙近40年冲淤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根据1965、1984、1999和2005的海图对比分析,探讨了洋浦湾深槽、南浅滩以及口外拦门沙的冲淤变化,得出:1)1965—1984年之间,南浅滩呈淤涨之势,其西南部最大淤涨距离可达640m;1984—1999年南浅滩出现了侵蚀,这主要是由于洋浦湾波浪以及沿岸流的作用引起的;1999—2005年,靠近口门附近的南浅滩出现淤涨现象,主要是由于洋浦湾口门附近水动力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整体基本上处于稳定的阶段。2)洋浦深槽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西边坡淤涨,东边坡侵蚀后退,深泓断面缩窄、淤浅及东偏的趋势,特别是剖面5的变化比较复杂,值得关注。3)口外拦门沙近几十年来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冲淤变化,但是以淤积为主,1965—2005年拦门沙总的淤积厚度达到1m左右,但随着泥沙补给的减少,这种淤积趋势也随着减少。
林国尧吴创收陈斌
关键词:冲淤深槽拦门沙
用一维水力学方程求取泻湖水位及潮汐汊道断面流速——以海南陵水新村港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本文通过一维水力学运动方程及连续性方程,得出一个反映泻湖水位变化的二阶非线性有阻尼的强迫振动方程,采用龙格-库特四步格式进行求解,并以海南陵水新村港为例,计算了泻湖水位及潮汐汊道的断面流速.研究结果表明:(1)一维水力学方程可容易地求得泻湖-潮汐汊道体系中泻湖内的水位及汊道的断面流速,计算简单快捷.(2)一维水力学方程可分析潮汐汊道体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潮汐汊道对潮波的"过滤器"特征;由于泻湖-潮汐汊道体系的阻尼系数较大所导致的潮波自外向泻湖传播时衰减剧烈;径流对泻湖水位及汊道流速产生有利于落潮优势的影响;风可使泻湖水位抬升或下降等.(3)无论是否考虑泻湖与潮汐汊道面积随水位的变化,一维水力学方程都具有相当大的缺陷.由于其不能反映泻湖内地形的空间变化,也不能解决漫滩与归槽等过程,在外海潮波无次生波的情况下,它本身不能产生次生潮波,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潮汐汊道体系的涨落潮历时与流速不对称,从而不能分析泥沙的净输运及潮汐汊道的稳定性问题.(4)新村港泻湖-潮汐汊道体系中潮汐汊道的断面面积大小对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及演变趋势起着控制作用.
龚文平SHEN Jian陈斌
关键词:潮汐汊道
海南新村港潮汐汊道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5
2008年
基于ADCIRC与STWAVE模型,对海南新村港潮汐汊道的波浪-潮流联合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SE向的平均浪与风暴浪在汊道近岸以产生西向沿岸流为主,SSW向平均浪与风暴浪作用时,在落潮主水道西侧形成东向沿岸流与西向沿岸流的交汇带。风暴浪作用下波生流与潮流的相互作用使瞬时流场与余流场均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平均浪作用时,汊道附近流速变化很小,而在风暴浪作用时流速增大,汊道内的涨、落潮流速不对称更为显著。在落潮主水道两侧由于波流联合作用产生涡漩,使动力减弱,从而造成泥沙落淤,而西向沿岸流的存在,使落潮主水道南侧边缘沙坝持续西移,泥沙沿落潮三角洲末端与冲流坝转运,导致新村港汊道口门西侧发育了规模较大的堆积地貌。
龚文平汪亚平王道儒陈斌
关键词:ADCIR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