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晶
-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6
- 2017年
- 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的相关文献,从中提取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效率(RE)、N和P含量及环境因子等数据,对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N和P再吸收效率分别与衰老叶中对应养分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养分再吸收效率越高再吸收程度也越高.N、P再吸收效率的差值与成熟叶N/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加强对限制性元素的选择再吸收.叶片N再吸收效率随纬度增加而增加,与年均气温(MAT)、年均降雨量(MAP)呈负相关关系,而P再吸收效率与三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生活型植被P再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固氮植物N再吸收效率显著低于除藤本以外的非固氮植物,乔木、灌木、草本、藤本间N再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本文对叶片养分再吸收效率与环境、生物影响因子的探讨证实了"相对再吸收假说"(植物生长过程当受到某种元素限制时会对该元素具有较高的再吸收效率).
- 宁秋蕊李守中姜良超陶晶晶陈涵睿刘聪杨贤宇
- 关键词:纬度环境因子生活型
-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7
- 2017年
- 为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在长汀河田地区选取12个样点并采集四个叶龄阶段的马尾松针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N,P含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82.15±9.35)^(512.7±6.56)mg/g,(7.35±0.75)^(10.49±1.34)mg/g,(0.21±0.04)^(0.71±0.21)mg/g。不同叶龄阶段的C,N,P含量有显著差异。C随叶龄增长整体含量增长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2.8%;N,P绝对含量较低,在叶片生长后期含量显著下降(p<0.05)。(2)C∶N∶P计量比变化与叶龄有关。N/P变化范围为(15.42±3.08)^(36.43±8.08),N/P随叶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马尾松养分限制因素的变化与叶龄有显著关系,随叶龄的增长受P限制表现更为突出。(3)马尾松针叶N,P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N,P元素间协同变化显著。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马尾松针叶不同叶龄阶段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刻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养分利用特征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张欣影宁秋蕊李守中姜良超刘溶张昊泽陶晶晶
- 关键词:马尾松叶龄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