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旭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模式与血糖控制情况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用药现状,评价不同用药方案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3-6月在天津市不同等级47所医院建立糖化监测网,以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了16 631例年龄≥18岁,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检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T2DM患者16 507例,其中男性8 282例,女性8 225例,平均年龄(59.0±11.3)岁,病程为5(2~9)年。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0%计算达标率时,总体达标率为36.9%,各种用药模式的达标率依次为单用口服药组(49.9%)、联合用药组(33.7%)、单用胰岛素组(14.2%);按照Hb A1C〈6.5%计算达标率时,总体达标率为15.6%,各种用药模式依次为单用口服药组(22.4%)、联合用药组(12.6%)、单用胰岛素组(5.7%)。除了单用胰岛素组,其他2种用药模式下,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均随病程的延长呈降低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男性、糖尿病病程长、未进行自我血糖检测、体质指数低、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更不易达标。结论 天津市T2DM患者的Hb A1C达标率总体偏低,其中,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均最差,提示这部分患者应合理调整用药模式,定时监测血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志达朱宇宋婷婷丁伟光王雪梅霍晓旭李婧韩倩任艳峰杨西林
-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血糖控制
- CYP450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子代CYP450基因多态性及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在CHD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60例0~7周岁单纯性CHD患儿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或就诊的160例非心脏病幼儿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信息,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CYP450基因多态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代CYP450基因多态性和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CHD发病的关联强度,并采用相加模型交互作用指标评价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代CYP1A1基因rs1048943位点纯合子突变型是CHD发病的保护因素(OR=0.369,95%CI=0.138~0.986);母亲孕前3个月使用染发剂(OR=5.621.95%CI=1.401~22.541)、孕前3个月被动吸烟(OR=2.511,95%CI=1.342~4.699)、孕早期被动吸烟(OR=2.441,95%CI=1.306~4.561)、孕早期居住在3年内装修过的居室(OR=4.159,95%CI=1.698~10.182)和孕早期服用解热镇痛药(OR=3.901,95%CI=1.271~11.971)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子代携带CYPIA1 rs1048943位点纯合子突变型有减弱环境因素致病风险的趋势,但交互作用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代携带CYP1A1纯合子突变型对CHD发病有保护作用,母亲孕前及孕早期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以预防子代CHD的发生。
- 李粉张兆奉郭立燕霍晓旭霍晓旭杜晶苗茂华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