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宝强

作品数:50 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艺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7篇音乐
  • 17篇乐器
  • 11篇民族
  • 8篇音乐声
  • 8篇音乐声学
  • 8篇乐声
  • 7篇民族乐器
  • 5篇音响
  • 5篇编钟
  • 4篇声学
  • 4篇人工智能
  • 3篇音乐教育
  • 3篇双音
  • 3篇奏乐
  • 3篇弦乐
  • 3篇律学
  • 3篇教育
  • 3篇乐教
  • 3篇计算机
  • 3篇吹奏

机构

  • 24篇中国艺术研究...
  • 13篇中央音乐学院
  • 13篇中国音乐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作者

  • 50篇韩宝强
  • 3篇刘一青
  • 3篇赵文娟
  • 2篇项阳
  • 1篇赵博楠
  • 1篇赵海燕
  • 1篇幸晓峰
  • 1篇沈博
  • 1篇曹明申
  • 1篇李书
  • 1篇钱富民
  • 1篇丰元凯
  • 1篇李子晋
  • 1篇邢皓
  • 1篇丁小亮
  • 1篇刘志晟

传媒

  • 12篇中国音乐学
  • 9篇演艺设备与科...
  • 5篇演艺科技
  • 4篇人民音乐
  • 3篇天津音乐学院...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人民音乐(评...
  • 2篇黄钟(武汉音...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乐器
  • 1篇音乐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音乐探索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多媒体世界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艺术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改良民族吹奏乐器——笙、芦笙被引量:2
2005年
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笙、芦笙的改良成果。
韩宝强
关键词:吹奏乐器民族芦笙
乐器声学系统与空间音乐声学被引量:20
2007年
介绍了乐器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完整的乐器声学结构包含的5个子系统,即:激励系统、振动系统、传导系统、共鸣系统和调控系统。将音乐声学与环境声学相联系,提出了“空间音乐声学”的概念。
韩宝强
关键词:音乐声学
从骨笛到人工智能音乐--对音乐科技发展历程的感悟
2023年
从事音乐科学研究,必须知道该学科的基本属性,是艺术科学?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中西方文艺理论都曾涉及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这些观点对认识音乐科学的基本属性有很大的启发。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心物”关系研究提供了实证条件,费希纳通过大量实验找到了主、客观之间的量化关系;亥姆霍兹则用实验方法探明了音乐的内在规律。最早的音乐技术皆与乐器制作有关,从石制乐器、骨笛到编钟,再到管弦乐队的发展,人类从不吝惜用最好的技术来满足听觉审美需求。随着科技急速发展,音乐科学与音乐技术的边界已变得模糊不清。当前的人工智能音乐追求所谓“端到端”技术风格,很容易千篇一律;作曲家的创作过程本质上是主、客观不断交互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以及骤然迸发的创作灵感,人工智能很难学到。而音乐永远是主观的艺术,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音乐科技研究都应以人的听觉感受为本,传统音乐、电子音乐、未来的人工智能音乐乃至机器人音乐都应如此。
韩宝强
关键词:音乐技术骨笛
双音钟音乐性能之检测被引量:10
2002年
问题的提出 曾侯乙编钟被发掘以后,我国古代编钟"一钟双音"的奇妙特征重现人间,引起了全球音乐界和科技界有关人士的注意,对古代双音钟音乐性能和音响特征的研究也不断掀起波澜.笔者依据多年对编钟音响测量分析的实践经验,提出编钟音乐性能的判定方法,旨在推进编钟音乐性能研究和检测手段的现代化.
韩宝强
关键词:测量系统隔离度测试系统民族击乐器编钟
根深叶茂 庇荫后人--记缪天瑞对我国音乐术语标准化和词典编纂工作的贡献
2014年
缪天瑞(1908-2009)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今年恰逢先生去世5周年,受《音乐创作》之邀特撰此文,以表怀念。
韩宝强
关键词:音乐教育家编纂工作词典音乐学家
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被引量:43
1992年
古今中外的律学研究都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找到最符合人类音准要求的律制。尽管有上下数千年的探索,但直到今天,什么是“最理想”、“最和谐”、“最纯净”的律制,人们依然众说纷云。许多人为此而迷惑不解:既然音乐实践从未因律制理论的不统一而中断,
韩宝强
关键词:音乐家律学研究音准
引声入律 化数为音——简论缪天瑞《律学》在学科建设上的意义
2024年
自古以来律学被认为是一门艰涩、冷僻的学科,问之者甚少。但缪天瑞先生的《律学》一书自1950年问世以来,连续不断修订、再版了三次,不仅成为乐律学研究者的案头书,也被很多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乐器学、音乐考古学、作曲技术理论乃至电子音乐等学科人士经常引用。用一本书唤醒一门古稀之学在学界实不多见。前人已对此书做过不少精彩点评,本文仅从学科建设角度探讨《律学》成为学术经典的缘由。
韩宝强
关键词:音律音响学音乐声学
中国改良民族乐器——弹拨乐器被引量:11
2006年
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的主要改良成果。
韩宝强
关键词:箜篌琵琶三弦火不思
中国改良民族打击乐器被引量:1
2011年
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打击乐器的改良成果进行了介绍。
韩宝强
从生态学视角看乐器味道的演变被引量:5
2017年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片让世人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启发了笔者借用“味道”来讨论乐器音色多样化问题。人们经常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乐器(包括嗓音)的声音:“甜美的歌声”“醇厚的嗓音”“清脆的竹笛”“火辣的唢呐”等等。但乐器声毕竟是用听觉来感知的,所谓“乐器的味道”,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已,实际的含义是指乐器的音色特质。如同中餐、西餐之间的明显差异,中西乐器之间的味道也大相径庭,稍有音乐常识的人都应能分辨出来。
韩宝强
关键词:中华饮食文化乐器学吹管乐器膜鸣乐器发声原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