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过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 黄灯期间信号交叉口的驾驶员行为被引量:17
- 2010年
- 交叉口安全评价、信号方案设计等工作中必须考虑黄灯期间驾驶员的行为特性,为此需要构建合理的驾驶员行为模型。针对黄灯期间信号交叉口的驾驶员行为模型进行研究,利用视频采集驾驶员在黄灯期间的行为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考虑黄灯启亮时刻车辆位置、车速两个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构建了驾驶员行为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等检验了模型的准确性。
- 龙科军何林儒韩立
- 关键词:交通工程驾驶员行为LOGISTIC回归数据挖掘
- 适应性之动态测重站控制策略(英文)
- 2009年
- 公路管理机构常用动态测重技术(WIM)来减少车辆滞留和执行超重车辆通行法.一般的做法是采用固定阈值(即合法重量极值)来初步过滤和分类车辆.如果某卡车的动态测重读数超过该阈值,该卡车会被指示去静态测重作进一步的检查,如:超重属实则可能开出处罚传票.适应性测重阈值法能充分利用动态测重技术并增强其操作效率.当在测重站等候的车辆很多时,阈值将增大,以避免测站阻塞,同时仍然可以逮住严重超重的违规车辆.当等候车辆少时,该阈值降低,以尽量多地检查车辆.主要阐述对适应性测重法的操作和设计的估算,并建立了一个高速路匝道出口动态测重站的微观模拟模型.然后,模拟和测试了动态阈值调节策略.结果表明,在广泛的条件下,适应性法总是优于传统的静态阈值操作法.在交通流量需求很大条件下,该算法抓住的超重卡车比静态操作的多44%以上,同时,其平均车辆滞留只为在静态操作情况下的30%.换句话说,所提出的适应性测重法更有效地控制了超重并满足了交通流量的要求.
- 韩立顾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