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毅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组学数据库整合工具的代谢通路分析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组学技术方法和工具研究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产生海量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数据。基于多平台组学数据整合的代谢通路分析为全面深刻了解生物医学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组学数据库和整合工具的代谢通路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的数据整合方法和数据库分析平台。
- 周滔李静宜马毅薛明
- 关键词:数据库代谢通路
- 芍药总苷缓解大鼠实验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明确芍药总苷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究芍药总苷改善IBS腹痛腹泻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和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法分别构建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基于上述2种模型考察不同剂量芍药总苷对腹痛腹泻症状的改善效果。采用胰蛋白酶、白介素-1β(IL^(-1)β)刺激法分别构建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模型及Caco-2细胞炎症模型,并通过上述模型初步探索芍药总苷对肠上皮细胞状态和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芍药总苷显著降低腹泻模型大鼠的排便频率,且明显改善腹痛模型小鼠的肠异常蠕动。Caco-2功能紊乱模型经芍药总苷处理后,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显著升高;荧光黄透过率显著降低;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量明显上调。Caco-2炎症模型经芍药总苷处理后,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芍药总苷通过改善受损的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及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与腹泻症状。
- 徐平湘葛贝康杨迦雯闫伟杰马毅田晖薛明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芍药总苷腹泻腹痛
- 芍药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及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芍药苷(PF)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及炎症的调节作用,探究PF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腹痛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应激剌激和皮下注射新斯的明等方法分别建立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采用胰蛋白酶刺激法建立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模型;采用白细胞介素-1β刺激法建立肠上皮Caco-2细胞炎症模型。通过上述模型考察PF 14、28和56 mg/(kg·d)对腹泻腹痛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Caco-2细胞功能的分子调节作用。结果芍药苷可显著减少腹泻大鼠的排便频率(P<0.05),明显改善腹痛小鼠的肠异常蠕动(P<0.05)。在屏障功能紊乱模型中,含PF血清可显著升高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P<0.01),降低荧光黄透过率(P<0.01),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1)。在炎症模型中,含PF血清可显著升高Caco-2细胞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κBα(IκBα)的表达(P<0.01)。结论本文首次在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中证明了PF具有明显缓解IBS的作用,提示PF干预ZO-1和IκBα表达可能是缓解IBS症状的机制之一。
- 李祥鸿徐平湘葛贝康杨迦雯马毅闫伟杰田晖薛明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芍药苷CACO-2细胞炎症
- 高脂饲料中添加丙硫氧嘧啶对大鼠血脂、体质量及体脂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添加丙硫氧嘧啶对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体质量、体脂含量及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探讨含有丙硫氧嘧啶的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适用性。方法 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丙硫氧嘧啶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丙硫氧嘧啶组,分别给予相应的饲料,灌胃给予丙硫氧嘧啶50 mg·kg^(-1)·d^(-1),共4周,期间记录动物的采食量、体质量、体长,检测血脂、转氨酶、甲状腺激素浓度,计算Lee's指数、肝系数、睾周脂肪和肾周脂肪系数,并进行肝脏油红O染色,脂肪组织HE染色,Image J测量脂肪细胞大小。结果添加丙硫氧嘧啶可显著升高高脂饲料诱发的动物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肝系数升高,肝脏脂质沉积,造模速度快、效果好,但是随着给予丙硫氧嘧啶时间的延长,动物采食量迅速降低,继之动物体质量、睾周脂肪质量、肾周脂肪质量、脂肪细胞面积及Lee's指数显著降低,同时伴有动物毛色发暗、缺乏光泽、活动减少及对刺激反应下降等。结论添加丙硫氧嘧啶为制作高胆固醇血症及脂肪肝模型的有效方法,但是在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升高、肝脏脂肪沉积的同时,动物体质量明显下降,体脂减少,脂肪细胞面积减小的特点与临床常见的饮食相关的高血脂特征不符,并且丙硫氧嘧啶对多种脂代谢酶有影响,进行降脂药物机制研究时可能会影响对药物作用靶点的分析,因此进行降胆固醇药物药效学研究可适当选用,进行药物机制研究时需根据研究目的慎重选用。
- 郝维佳杨秋实李静宜马毅马毅陆莉熊杰李宇航徐平湘陈怡薛明
-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高脂饲料体质量体脂
- 低氧与常氧状态下罗红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比较在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常用抗生素罗红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快速高效的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浓度。SD大鼠灌胃给予罗红霉素(10 mg·kg^(-1)),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分别计算低氧与常氧大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 000μg·L^(-1)浓度间,罗红霉素在血浆中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1μg·L^(-1)。罗红霉素在常氧和低氧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_(0-t)7 576μg·h·L^(-1)和3 761μg·h·L^(-1);MRT_(0-t)5.6 h和7.7 h;T_(1/2)3.4 h和3.9 h;t_(max)3.1h和3.4 h;C_(max)1 116μg·L^(-1)和372μg·L^(-1);CL 1.5和3.0 L·h^(-1)·kg^(-2)。与常氧大鼠药动学参数比较,低氧状态下罗红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C_(max)和AUC均有明显降低。结论低氧条件下,罗红霉素在大鼠体内的体内暴露量明显降低,结果为罗红霉素在低氧状态下的给药方案优化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邵涛秦一徐平湘徐唯哲赵亮马毅郝维佳薛明
- 关键词:罗红霉素低氧常氧药代动力学大鼠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