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危型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蜡样芽胞杆菌
  • 1篇疾病
  • 1篇高危
  • 1篇高危型
  • 1篇白质
  • 1篇CHO细胞
  • 1篇E6
  • 1篇HPV-16
  • 1篇标本

机构

  • 2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篇张恩民
  • 2篇张慧娟
  • 2篇魏建春
  • 1篇贺金荣
  • 1篇申辛欣
  • 1篇马凤琴
  • 1篇孙丽娜

传媒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CHO细胞株中高危型HPV-16E6与低危型HPV-11E6的定位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16E6与低危型HPV-11E6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FP-16E6和pGFP-11E6,转染CHO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E6蛋白的定位和表达水平。结果:CHO细胞在转染pGFP质粒后的21h,GFP表达到达高峰,高危型GFP-16E6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低危型GFP-11E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与GFP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明显不同;自转染后6h,GFP和GFP-16E6蛋白开始表达(荧光强度为54.12和48.27),而GFP-11E6蛋白在转染后的12h才开始表达(85.64),至21h时,GFP、GFP-16E6和GFP-11E6蛋白的表达均达到高峰(132.19、121.94和127.91),P<0.05;以后,随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HPV-16E6主要定位于细胞核,HPV-11E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这或许可以成为它们致病性差异的一种解释。
孙丽娜申辛欣魏建春张慧娟张恩民马凤琴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CHO细胞
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研究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分离自环境监测标本(米粉、奶粉、土壤)和疾病相关标本(米饭、凉皮、眼内炎和肿瘤患者)的蜡样杆菌333株,PCR扩增蜡样杆菌11个毒力基因,包括溶血性BL基因(hblC、hblD、hblA、hblB)、非溶血性基因(nheA、nheB、nheC)、肠毒素FM基因和T基因(entFM、bceT)、细胞毒素K基因(cytK)和呕吐毒素相关基因(ces),统计不同标本菌株中毒力基因的携带数目和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尤其是在疾病相关标本与环境监测标本中的携带差异。结果 研究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平均数目为5.97个,88.29%的菌株携带至少3个毒力基因,12.31%的菌株携带除ces外的所有基因。标本携带毒力基因数目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8.75)、凉皮(8.20)、米饭(7.13)、土壤(6.22)、米粉(5.78)和奶粉(5.71)。患者、凉皮分别与奶粉的基因数目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菌株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非溶血性基因(89.19%)、entFM基因(79.88%)、bceT基因(49.85%)、溶血性BL基因(48.35%)、ctyK基因(47.75%)和ces基因(1.50%)。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的携带率比环境监测标本高(χ2=8.230,P<0.01),其余基因携带率则在两类标本中无统计学差异。环境监测标本中,土壤的溶血性基因携带率高于米粉和奶粉(χ2=15.071,P<0.01),非溶血性基因和entFM基因的携带率则低于后两者,检验值分别为(χ2=9.603,P<0.05)和(χ2=21.634,P<0.01)。结论 蜡样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尤其是毒力基因数目和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较高的携带特点,为研究蜡样杆菌的致病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慧娟张恩民贺金荣李伟魏建春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