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萍萍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民族
  • 2篇城镇化
  • 2篇城镇化发展
  • 1篇地城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学习文化
  • 1篇山地城镇
  • 1篇少数民族地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视角
  • 1篇农村
  • 1篇农村金融
  • 1篇普惠
  • 1篇普惠金融
  • 1篇耦合协调度
  • 1篇文化
  • 1篇文明视角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教师

机构

  • 5篇云南民族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刘萍萍
  • 1篇梁双陆
  • 1篇唐新
  • 1篇刘廷哲
  • 1篇钟秋波

传媒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河北大学成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民族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云南山坝结构的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云南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用地将成为刚性需求,而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导致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平衡好云南坝区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以及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剖析了基于云南山坝地貌结构导致的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建设用地的矛盾,进而提出尝试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策略,并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探讨建设山地城镇的经济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云南实施山地城镇策略的规划建议及战略意义。
刘萍萍梁双陆
关键词:民族经济城镇化山地城镇成本-收益分析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过去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也由于严重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以及《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屏障"的思想,研究如何依据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在保障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萍萍唐新付娆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
基于云南山坝结构的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协调性研究
2022年
基于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分析、研究、评价云南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坝区耕地保护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等三个层面选取10个指标研究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06~2019年,云南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依次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中级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四个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使得云南的城镇化发展、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进一步说明云南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从而提出云南城镇化发展布局应与山坝地貌结构相结合,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边境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政策建议。
唐新刘萍萍
关键词:耕地保护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及转型路径探析被引量:40
2014年
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中提出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即要使所有的穷人和富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金融服务。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距离普惠金融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较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较弱以及减少农村贫困的效果有限等方面。基于此,创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如正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高覆盖率的农村金融互联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和减少信贷成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应努力建立减少农村贫困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刘萍萍钟秋波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实质、意义与革新方向
2020年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是在一定的时空模式下,乡村教师这一特定人群与其所处学习环境相互作用,长期养成的一种自觉的、稳定的生存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乡村教师内在的人文精神品格,而且有助于改善乡村教师知识交流环境,重构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推动学习型乡村学校建设。为应对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加快的现实挑战,适应乡村教师学习方式变化,亟需明确技术支撑、学会学习、自主创新和合作互动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革新方向。
刘廷哲刘萍萍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学习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