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葭

作品数:20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当归
  • 3篇多糖
  • 2篇炎症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制剂
  • 2篇乳膏
  • 2篇体外
  • 2篇中药
  • 2篇茯苓
  • 2篇微乳
  • 2篇流变学
  • 2篇模糊层次分析...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癌症
  • 2篇层次分析

机构

  • 20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北大维信...
  • 1篇江西医学高等...

作者

  • 20篇吴清
  • 20篇刘葭
  • 3篇康倩
  • 2篇张燕
  • 2篇李园
  • 1篇刘艳
  • 1篇刘永刚
  • 1篇折改梅
  • 1篇赵博琛
  • 1篇宋青青
  • 1篇张丽梅
  • 1篇李辉
  • 1篇马书伟
  • 1篇陈岩岩
  • 1篇彭宇

传媒

  • 5篇中草药
  • 3篇中南药学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天津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优选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最佳提取工艺路线
2022年
目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优选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的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优化原处方提取方法。方法以4-氨基吡啶致小鼠瘙痒为瘙痒模型,以小鼠舔体次数、小鼠血清组胺浓度和小鼠背部皮肤病理切片为指标,选取指标性成分和药效学指标作为准则层,方中指标性成分落新妇苷含量、丹皮酚含量、升麻素苷含量、小鼠舔体次数和血清组胺浓度作为方案层,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为指标赋权,得到各工艺路线加权综合得分,考察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最佳提取工艺路线。结果方案层指标权重(ω)由高到低依次为舔体次数(ω=0.260)、组胺浓度(ω=0.235)、落新妇苷含量(ω=0.185)、丹皮酚含量(ω=0.160)、升麻素苷含量(ω=0.160)。得到评分高低顺序为工艺路线一>工艺路线二,故确定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的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工艺路线一,即全方醇提。病理切片结果也证实了醇提优于水提。结论选取化学指标结合药效学指标,通过FAHP赋权,优选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的提取工艺路线,为临床经验方制剂的工艺优选提供思路与方法。
梅凯李鑫李婷婷郝逗逗王灵敏王昕怡陈佳佳刘葭吴清
关键词:4-氨基吡啶模糊层次分析法土茯苓落新妇苷
芙蓉方乳膏剂处方优化及流变学研究
2022年
目的将芙蓉膏改为乳剂型软膏,选出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流变学研究。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具显著性影响的辅料,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进行处方优化制备芙蓉膏,并对其进行流变学评价,建立流变参数物理指纹图谱。结果(1)确定芙蓉膏基质处方:3.14 g硬脂酸、1.30 g单硬脂酸甘油酯、4.00 g白凡士林、8.00 g十八醇、12.00 g甘油、3.67 g Tween-80、0.52 g Span-80、37.37 g提取液(0.8 g生药/g)、0.07 g尼泊金乙酯。(2)流变学测试说明芙蓉膏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特性、抗高温能力、较好的存储稳定性和极强的触变性。(3)构建了10批芙蓉膏的物理指纹图谱,通过SPSS软件计算结果表明10批芙蓉膏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证明芙蓉膏制备工艺稳定。结论将芙蓉膏改为乳剂型软膏,并引入流变学评价,建立了流变参数物理指纹图谱,为中药乳膏剂的处方优化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王灵敏邓莉莉王昕怡李婷婷郝逗逗李鑫梅凯刘葭吴清
关键词:芙蓉膏流变学处方优化
基于抗炎药效实验优选苦豆子提取工艺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优选苦豆子提取工艺。方法建立大鼠足趾炎症模型,以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率为药理指标,并采用HPLC测定不同提取工艺苦豆子提取物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含量,药效指标结合化学指标筛选苦豆子提取工艺。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所有提取物均能抑制大鼠足跖肿胀,但以醇提物能更显著地降低大鼠足跖的肿胀率(P<0.05),且与其他提取物相比,醇提物中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均最高;药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足跖肿胀率和化学指标含量呈负相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苦豆子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80%乙醇,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50℃。结论苦豆子制剂提取方法稳定、可行,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药效呈正相关。
李辉马书伟刘艳茹庆国刘葭陈岩岩吴清
关键词:苦豆子化学成分正交试验
基于UPLC-LTQ-Orbitrap-MS^(n)技术的红曲茯苓组方物质基础分析
2023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LTQ-Orbitrap-MS^(n))技术对红曲茯苓组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为其确定功效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HEC18(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3 mL·min^(-1),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扫描获得高分辨质谱信息。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信息对比,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相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匹配,对红曲茯苓组方中所含的成分群进行定性分析归类。结果共鉴定了84个化学成分,包括41个黄酮类、11个莫那可林类、10个红曲色素类、8个倍半萜类、4个氨基酸类、2个三萜类、3个多糖类以及5个有机酸类成分,并明确了各化学成分的来源归属以及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功效相关成分。结论该研究准确地识别了红曲茯苓组方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李婷婷梅凯李鑫王灵敏王昕怡郝逗逗张丽梅宋建刚刘葭吴清
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和酚酸类成分配伍预防结直肠癌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该文旨在考查当归酚酸类提取物配伍低、中、高3个剂量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在氧化偶氮甲彬葡聚糖硫酸钠(AOM/DSS)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上的癌症预防作用。采用AOM单剂量注射启动癌症发生,口服DSS诱导小鼠慢性结直肠炎发生,促进肿瘤发展,模拟人类炎症相关的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在结直肠癌模型启动阶段,当归酚酸以lg·kg^-1体质量剂量口服给药,在模型发展阶段,低、中、高3个剂量(15,30,60mg·蝇“体质量)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第12周实验结束时取出小鼠结直肠组织,计算肿瘤发生率,测量肿瘤的体积,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考察肿瘤组织中PCNA和8-羟基鸟嘌呤表达,Westernblot法分析肿瘤组织中γ-H2AX,iNOS和COX-2表达量。结果显示,当归酚酸配伍超临界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降低结直肠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减轻DNA损伤,抑制炎性反应,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当归酚酸类提取物在模型前期抵抗AOM造成的DNA氧化损伤,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在模型后期抑制DSS诱导的慢性炎性反应相关。综上,当归酚酸配伍超临界提取物对于AOM/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具有开发成癌症化学预防药物的潜力。
彭宇赵博琛康倩刘葭陈柽李冰韶谢远平吴清
关键词:当归酚酸癌症预防结直肠癌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红花颗粒制备工艺及物理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理念对红花颗粒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并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红花为模型,采用湿法制粒,以颗粒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颗粒成型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作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颗粒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法对红花颗粒各项物理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7个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结果优选出红花颗粒制备工艺:药辅用量比为1∶0.8,润湿剂(95%乙醇)用量为32%,于70℃干燥120min。10批红花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建立的红花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以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王永洁陈柽邓莉莉刘欣妍刘鑫赵颖张燕刘葭吴清
关键词:BOX-BEHNKEN设计
当归有效组分多元释药系统的构建与初步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中药组分多元释药系统是由多组分、多单元构成的体系,根据各组分的性质特点,设计不同释药单元并进行组合,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的目的。本研究以当归中超临界提取物、酚酸类和多糖类有效组分为研究对象,以微丸为载体,构建适用于结肠炎及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的多元释药系统。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当归多糖胃部释放微丸,以18~24目收率和平面临界角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优化微丸处方与工艺参数。参照课题组前期优化工艺制备超临界提取物与酚酸提取物结肠靶向微丸,并将其与多糖微丸组成当归有效组分多元释药系统,进行质量评价与体外释放研究,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法动态考察微丸在小鼠体内过程。确定的当归多糖胃部释放微丸的处方为:微晶纤维素6.5 g、多糖3.3 g、二氧化硅0.2 g和润湿剂(60%乙醇) 7 mL;工艺参数为:挤出速率75 r·min^(-1)、滚圆速率1 800 r·min^(-1)和滚圆时间3 min。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当归有效组分多元释药系统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多糖微丸在人工胃液及胃部快速释放;结肠靶向微丸的靶向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2h内几乎不释放,在人工小肠液中4h释放小于20%,在人工结肠液中6 h释放大于90%。
刘葭刘鑫赵颖王永洁刘欣妍孙铭忆吴清
关键词:当归中药组分微丸体外释放
当归汤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当归汤多糖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直肠宏观损伤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结直肠病理评分,评价当归汤多糖对UC的干预作用,并检测结直肠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脾细胞刺激指数及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RAW264.7细胞模型,检测当归汤多糖对NO生成的影响。取正常及UC大鼠脾细胞,研究当归汤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动物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出现黏液便、血便,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当归汤多糖高剂量组DAI值、宏观损伤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细胞刺激指数、IL-2和IFN-γ水平、MDA含量、MPO活力均显著降低、SOD活力均显著增强。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当归汤多糖能剂量依赖地增加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NO)水平,且显著低于1μg/mL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汤多糖对Con-A刺激下正常大鼠脾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对Con-A刺激下TNBS诱导的UC大鼠的脾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当归汤多糖对TNBS诱导的UC大鼠的病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郭子右刘葭余玲兰海刘玉娟吴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免疫调节氧化应激
用于口服固体制剂药效学研究的大鼠DMH/DSS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建立大鼠1,2-二甲肼(DMH)/葡聚糖硫酸钠(DSS)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为口服固体制剂用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药效学研究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采用DMH/DSS复合法诱导Wistar大鼠建立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通过对宏观指标的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不同造模方案的造模效果,确定最佳造模方案,并以当归汤提取物及其微丸制剂给药进行药效学评价,通过宏观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炎症因子指标等,验证造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确定的最佳造模方案为第1周的第1日开始饮用2%DSS 7 d,自由饮水7 d,4个循环,共8周,且第一周开始腹腔注射40 mg·kg-1 DMH,每周注射一次,共注射8次,并于第14周解剖取材,模型组大鼠结直肠表现为早期腺癌。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汤提取物、当归汤提取物微丸干预后能够减少大鼠结直肠肿瘤个数和体积,降低肿瘤发生率,降低炎症因子和铁调素水平,延缓癌症发展程度,且微丸给药组效果优于提取物组。结论以40 mg·kg-1 DMH腹腔注射结合2%DSS自由饮用复合诱导法,可以成功复制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大鼠模型,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余玲刘葭郝逗逗郭子右刘玉娟吴清
关键词:1,2-二甲肼葡聚糖硫酸钠口服固体制剂
当归及其活性成分癌症化学预防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癌症化学预防是应用天然或合成物质抑制或逆转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当归化学成分多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在癌症化学预防方面具有良好潜力。本文聚焦于当归及其活性成分在预防癌症发生和转移方面的实验研究,从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干预治疗与癌症相关的慢性纤维化疾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调控肿瘤微环境基质细胞等角度探讨其发挥癌症化学预防作用的相关机制,以期为癌症预防探寻新方法。
刘葭陈佳佳郝逗逗李婷婷李鑫梅凯吴清
关键词:当归癌症化学预防炎症纤维化肿瘤微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