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葭 作品数:25 被引量:15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语言文字 化学工程 更多>>
基于多指标分析的止痒方提取液纯化工艺研究 2025年 目的筛选止痒方最优纯化方法。方法以有效成分保留率以及药液理化性质(出膏率、电导率、透光率)为指标,分别考察高速离心法、热处理冷藏法和澄清剂吸附法对止痒方的纯化效果,以筛选最优纯化方法。结果澄清剂吸附法为止痒方的最优纯化方法,最佳条件为:搅拌速度为600 r·min^(-1),絮凝温度为50℃,澄清剂配制浓度为2%,药液浓度为0.5 g·mL^(-1),澄清剂添加量为3 g·L^(-1)。有效成分落新妇苷保留率为94.08%,透光率为69.12%,出膏率为27.21%,电导率为7.53 mS·cm-1。结论采用天然澄清剂吸附法对止痒方纯化效果最好,且该法操作简单,工艺稳定,可为制剂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齐梦飞 林涛 尚上 向亚津晶 杨帆 沈家燕 童瑛 张颜 刘葭 吴清关键词:止痒方 纯化工艺 天然澄清剂 保留率 透光率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优选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最佳提取工艺路线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优选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的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优化原处方提取方法。方法以4-氨基吡啶致小鼠瘙痒为瘙痒模型,以小鼠舔体次数、小鼠血清组胺浓度和小鼠背部皮肤病理切片为指标,选取指标性成分和药效学指标作为准则层,方中指标性成分落新妇苷含量、丹皮酚含量、升麻素苷含量、小鼠舔体次数和血清组胺浓度作为方案层,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为指标赋权,得到各工艺路线加权综合得分,考察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最佳提取工艺路线。结果方案层指标权重(ω)由高到低依次为舔体次数(ω=0.260)、组胺浓度(ω=0.235)、落新妇苷含量(ω=0.185)、丹皮酚含量(ω=0.160)、升麻素苷含量(ω=0.160)。得到评分高低顺序为工艺路线一>工艺路线二,故确定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的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工艺路线一,即全方醇提。病理切片结果也证实了醇提优于水提。结论选取化学指标结合药效学指标,通过FAHP赋权,优选复方土茯苓止痒喷雾的提取工艺路线,为临床经验方制剂的工艺优选提供思路与方法。 梅凯 李鑫 李婷婷 郝逗逗 王灵敏 王昕怡 陈佳佳 刘葭 吴清关键词:4-氨基吡啶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土茯苓 落新妇苷 芙蓉方乳膏剂处方优化及流变学研究 2022年 目的将芙蓉膏改为乳剂型软膏,选出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流变学研究。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具显著性影响的辅料,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进行处方优化制备芙蓉膏,并对其进行流变学评价,建立流变参数物理指纹图谱。结果(1)确定芙蓉膏基质处方:3.14 g硬脂酸、1.30 g单硬脂酸甘油酯、4.00 g白凡士林、8.00 g十八醇、12.00 g甘油、3.67 g Tween-80、0.52 g Span-80、37.37 g提取液(0.8 g生药/g)、0.07 g尼泊金乙酯。(2)流变学测试说明芙蓉膏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特性、抗高温能力、较好的存储稳定性和极强的触变性。(3)构建了10批芙蓉膏的物理指纹图谱,通过SPSS软件计算结果表明10批芙蓉膏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证明芙蓉膏制备工艺稳定。结论将芙蓉膏改为乳剂型软膏,并引入流变学评价,建立了流变参数物理指纹图谱,为中药乳膏剂的处方优化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王灵敏 邓莉莉 王昕怡 李婷婷 郝逗逗 李鑫 梅凯 刘葭 吴清关键词:芙蓉膏 流变学 处方优化 基于抗炎药效实验优选苦豆子提取工艺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优选苦豆子提取工艺。方法建立大鼠足趾炎症模型,以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率为药理指标,并采用HPLC测定不同提取工艺苦豆子提取物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含量,药效指标结合化学指标筛选苦豆子提取工艺。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所有提取物均能抑制大鼠足跖肿胀,但以醇提物能更显著地降低大鼠足跖的肿胀率(P<0.05),且与其他提取物相比,醇提物中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均最高;药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足跖肿胀率和化学指标含量呈负相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苦豆子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80%乙醇,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50℃。结论苦豆子制剂提取方法稳定、可行,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药效呈正相关。 李辉 马书伟 刘艳 茹庆国 刘葭 陈岩岩 吴清关键词:苦豆子 化学成分 正交试验 基于UPLC-LTQ-Orbitrap-MS^(n)技术的红曲茯苓组方物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LTQ-Orbitrap-MS^(n))技术对红曲茯苓组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为其确定功效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HEC18(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3 mL·min^(-1),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扫描获得高分辨质谱信息。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信息对比,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相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匹配,对红曲茯苓组方中所含的成分群进行定性分析归类。结果共鉴定了84个化学成分,包括41个黄酮类、11个莫那可林类、10个红曲色素类、8个倍半萜类、4个氨基酸类、2个三萜类、3个多糖类以及5个有机酸类成分,并明确了各化学成分的来源归属以及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功效相关成分。结论该研究准确地识别了红曲茯苓组方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李婷婷 梅凯 李鑫 王灵敏 王昕怡 郝逗逗 张丽梅 宋建刚 刘葭 吴清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和酚酸类成分配伍预防结直肠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该文旨在考查当归酚酸类提取物配伍低、中、高3个剂量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在氧化偶氮甲彬葡聚糖硫酸钠(AOM/DSS)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上的癌症预防作用。采用AOM单剂量注射启动癌症发生,口服DSS诱导小鼠慢性结直肠炎发生,促进肿瘤发展,模拟人类炎症相关的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在结直肠癌模型启动阶段,当归酚酸以lg·kg^-1体质量剂量口服给药,在模型发展阶段,低、中、高3个剂量(15,30,60mg·蝇“体质量)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第12周实验结束时取出小鼠结直肠组织,计算肿瘤发生率,测量肿瘤的体积,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考察肿瘤组织中PCNA和8-羟基鸟嘌呤表达,Westernblot法分析肿瘤组织中γ-H2AX,iNOS和COX-2表达量。结果显示,当归酚酸配伍超临界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降低结直肠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减轻DNA损伤,抑制炎性反应,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当归酚酸类提取物在模型前期抵抗AOM造成的DNA氧化损伤,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在模型后期抑制DSS诱导的慢性炎性反应相关。综上,当归酚酸配伍超临界提取物对于AOM/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具有开发成癌症化学预防药物的潜力。 彭宇 赵博琛 康倩 刘葭 陈柽 李冰韶 谢远平 吴清关键词:当归 酚酸 癌症预防 结直肠癌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红花颗粒制备工艺及物理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5 2019年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理念对红花颗粒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并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红花为模型,采用湿法制粒,以颗粒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颗粒成型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作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颗粒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法对红花颗粒各项物理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7个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结果优选出红花颗粒制备工艺:药辅用量比为1∶0.8,润湿剂(95%乙醇)用量为32%,于70℃干燥120min。10批红花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建立的红花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以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王永洁 陈柽 邓莉莉 刘欣妍 刘鑫 赵颖 张燕 刘葭 吴清关键词:BOX-BEHNKEN设计 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制备并优化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并对其进行表征、创面刺激性测试及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通过饱和溶解度测定、脂质相容性和乳化能力筛选了紫草素NLC的处方。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考察紫草素NLC的制备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制备紫草素NLC,单因素法考察固液脂质比、总脂质用量、乳化剂用量和投药量的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固液脂质比、总脂质用量、投药量对PDI和载药量的影响,得到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验证及表征。通过在大鼠背部表皮造成破损后连续给药,测试紫草素NLC的创面刺激性。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NO释放率为指标评价紫草素NLC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采用Transcutol P为液体脂质,固体脂质为双硬脂酸甘油酯,乳化剂为BRIJ?O20,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NLC,最优处方:乳化剂用量为6%,固液脂质比为4∶6,总脂质用量为6%,投药量为20 mg。大鼠背部破损皮肤均未见红斑或水肿,皮肤组织结构均基本正常,同时等剂量下的紫草素NLC抑制RAW264.7释放NO的能力存在比紫草素更强的趋势。结论 制得的紫草素NLC载药量高,粒径均一。紫草素被制成NLC后,对创面无刺激性,细胞毒性有所下降,同时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王昕怡 陈佳佳 谢祎帆 杨帆 尚上 齐梦飞 向亚津晶 张颜 童瑛 沈家燕 刘葭 吴清关键词:紫草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正交试验设计 氧化当归多糖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2025年 目的利用当归多糖(ASP)与羧甲基壳聚糖(CMCS)交联,制备可用于经皮给药系统或伤口敷料的水凝胶基质,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ASP的单糖组成,高碘酸钠法制备氧化当归多糖(OASP)。以L929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为指标评价ASP氧化前后的促愈合活性。Schiff碱反应制备OASP/CMCS水凝胶,以能否成功胶凝、溶胀和保水性能、流变学性质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交联的影响因素,筛选最优处方,并对水凝胶的宏观性质、内部结构、溶胀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体外生物活性等进行表征与评价。结果ASP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相较于ASP,OASP保留了促进L929细胞迁移的作用,并能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最优OASP/CMCS水凝胶处方为:OASP质量分数2%、氧化度54%,CMCS质量分数5%,OASP与CMCS比例3∶7,交联pH 6.5。OASP/CMCS水凝胶呈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载药空间、组织黏附性、自愈合性、力学性能,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溶胀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水凝胶能显著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良好的体外促愈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具备优异性能与良好生物活性的OASP/CMCS水凝胶,为经皮给药系统及伤口敷料等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的材料选择。 尚上 王灵敏 杨帆 齐梦飞 向亚津晶 张颜 童瑛 沈家燕 刘葭 吴清关键词:当归多糖 水凝胶 SCHIFF碱 羧甲基壳聚糖 经皮给药系统 敷料 淫羊藿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有效部位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与评价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研究淫羊藿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有效部位,并制备磷脂复合物以提高其渗透性,为制剂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有效部位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对磷脂复合物的形成进行表征,以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为评价指标测定其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lg P),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确定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有效部位与大豆卵磷脂投料比为1∶2.7,药物质量浓度为13.5 mg/mL,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2 h,复合率达到(96.21±0.22)%。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验证了淫羊藿有效部位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有效部位通过磷脂复合物改性后,4种成分的溶解度提高2~3倍,lg P>1,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得到显著提高。体外释放结果显示,4种成分的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处于48%~74%,释放过程以一级动力学为主,释放机制为溶蚀和扩散的共同作用。结论 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对有效部位进行了改性,为淫羊藿治疗CIPN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梅凯 兰海 李鑫 李婷婷 郝逗逗 王灵敏 王昕怡 陈佳佳 刘葭 吴清关键词:淫羊藿 朝藿定C 淫羊藿苷 磷脂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