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方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离子束
  • 3篇离子束辅助
  • 3篇离子束辅助沉...
  • 2篇微结构
  • 2篇薄膜微结构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曾飞
  • 3篇谷宇
  • 3篇潘峰
  • 3篇吕方

传媒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真空学会...
  • 1篇中国真空学会...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离子束辅助沉积Co50Nb50薄膜表面结构的研究
本文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离子束入射方向与薄膜表面法线的夹角,制备了一系列厚度为50nm的Co50Nb50薄膜,并研究了离子束入射方向对薄膜表面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离子束入射角分别为0°、30°、45°、75°...
吕方曾飞谷宇潘峰
文献传递
离子束入射角度对Co50Nb50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2007年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离子束入射方向与薄膜表面法线的夹角,制备了一系列厚度为50 nm的Co50Nb50薄膜,并研究了离子束入射方向对薄膜表面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离子束入射角分别为0°,30°,45°,75°和85°(掠射).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薄膜均为非晶结构.离子束垂直入射(0°入射)时,薄膜表面产生渗流花样;入射角为30°时,渗流现象更加明显,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随入射角增至45°,表面渗流现象减弱,薄膜变得平整;当入射角进一步增加到为75°,薄膜表面出现平行于入射方向的纳米条纹;离子束掠入射(85°入射)时,薄膜表面条纹的平均宽度减小,均匀性提高.研究表明上述表面结构的变化是原子沉积、离子束溅射和沉积原子热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吕方曾飞谷宇潘峰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微结构
离子束入射角度对Co50Nb50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离子束入射方向与薄膜表面法线的夹角,制备了一系列厚度为50 nm 的 CoNb薄膜,并研究了离子束入射方向对薄膜表面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离子束入射角分别为 0°,30°,45°,75°和8...
吕方曾飞谷宇潘峰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微结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