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盟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二维斑点追踪
  • 2篇超声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室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
  • 1篇室壁
  • 1篇室壁运动
  • 1篇凝溶胶蛋白
  • 1篇左心
  • 1篇左心室
  • 1篇羟基乙酸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 1篇聚乳酸

机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天主教鲁汶大...

作者

  • 3篇武俊
  • 3篇温晓娜
  • 3篇李洁明
  • 3篇周盟
  • 1篇冉海涛
  • 1篇唐建武
  • 1篇张宇虹
  • 1篇宋宇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携Gelsolin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制备一种以肿瘤淋巴转移相关特异性膜抗原蛋白——凝溶胶蛋白(Gelsolin)为靶点的纳米级高分子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影能力。方法通过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PLGA-COOH造影剂,以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Gelsolin单抗连接,制备出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性质,评估Gelsolin单抗与造影剂表面连接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并进行体外显影实验。结果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575.67±4.71)nm,表面电位(-11.46±1.19)mV,造影剂表面GSN单抗结合率达96.93%。体外摄取实验显示细胞表面高表达Gelsolin抗体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可较多摄取GSN-PLGA靶向造影剂。体外显像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效果较好。结论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与高表达Gelsolin的Hca-F细胞特异性结合,且体外显影效果较好。
秦颢诚武俊周盟张宇虹宋宇李洁明温晓娜唐建武冉海涛
关键词:造影剂靶向聚乳酸羟基乙酸凝溶胶蛋白
左心室纵向力学对室壁运动正常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探讨室壁运动正常冠状动脉多支病变(NWM-MVD)患者左心室纵向力学对NWM-M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室壁运动正常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率≥70%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纵向分层应变(GS-endo,GS-mid,GS-epi)、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整体纵向应变及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sls-SD,Tslsr-sD)和最大差值(Tsls-Dif,Tslsr-Dif),左心室长轴三节段局部纵向峰值应变(LPSS)、局部纵向应变及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sls-SD,tslsr-SD)和最大差值(tsls-Dif,tslsr-Dif);统计纵向峰值应变牛眼图中有颜色变化的心肌节段数(NSMC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支组GLPS、GS-endo、GS-mid、GS-epi、LPSS-base、LPSS-mid均显著减低(P<0.05),Tsls-SD、Tsls-Dif、基底段tsls-SD、tsls-Dif显著延长(P<0.05),NMSCC明显增多(P<0.01),其中与Tsis-SD的相关系数最大(r=0.66,P<0.001)。GLPS、GS-endo、GS-mid、GS-epi临界值分别为-17.06%、-20.07%%、-17.07%、-15.44%时,预测NWM-MV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88.70%、87.65%;92-31%、88.17%;84.62%、87.50%;81.60%、86.90%。Tsls-SD、Tsls-Dif临界值分别为54.14 ms、135.00 ms时,预测NWM-MV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69.23%、78.57%;84.62%、64.29%。NMSCC临界值为12时,预测NWM-MVD的敏感度是92.90%,特异度是83.80%,预测NWM-MV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1)。结论NWM-MVD患者左心室纵向力学明显受损,其参数对NWM-MV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蔡萌武俊周盟李洁明温晓娜余苏杨燕
关键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左心室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兔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肌圆周应变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兔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肌整体圆周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 :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假手术组(n=5),仅开胸;实验组(n=20),开胸,结扎左回旋支90 min后松开活结,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7周测量左室短轴观3个水平(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和应变率(GSrC),以绝对值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行在体心脏磁共振(c MRI)检查和离体心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别测量心肌梗死面积(MI size%)等。结果:二尖瓣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组GCS及GSr C均显著增高(P<0.05);与术后1周组比较,术后7周组GCS及GSrC均显著降低(P<0.05),基本回落到术前基础状态(P>0.05)。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GCS及GSrC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两组比较,GCS及GSr 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3个水平各时间段GCS、GSr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头肌水平GCS、GSr C分别与LVEF(US)、LVEF(cMRI)、MI size%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943、-0.916、-0.749、-0.615、0.807、0.641,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兔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脏局部及整体功能,并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
周盟武俊冯园博秦颢诚李洁明温晓娜倪以诚
关键词:心肌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