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玲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发芽
  • 1篇楸树
  • 1篇荔枝
  • 1篇发芽
  • 1篇分子标记
  • 1篇6-BA
  • 1篇GA
  • 1篇GA3
  • 1篇MN

机构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2篇夏玲
  • 1篇秦永华
  • 1篇胡桂兵
  • 1篇刘卫东
  • 1篇刘成明
  • 1篇马英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GA_3、6-BA、Mn^(2+)对楸树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探寻适宜楸树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楸树种子发芽率,以楸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浸种时间以及GA3、6-BA、Mn2+浓度等因素处理对楸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楸树种子发芽影响显著,以28℃处理为好;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可加快发芽;一定浓度的GA3处理可有效提高楸树种子的发芽速度及发芽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茎节间拉长,以100mg/L较为适宜;6-B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但随着浓度增加,幼苗的茎变短变粗,过高浓度的6-BA抑制了幼苗根的发育,以20mg/L处理较为适宜。0.01%浓度的Mn2+溶液处理后,发芽时间缩短,但随着浓度增加,Mn2+对根的毒害作用也呈现出来。楸树种子小、种皮薄,无需浸种但萌发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可采用低浓度的GA3、6-BA、Mn2+促进种子发芽。
马英夏玲刘卫东
关键词:GA36-BA楸树种子发芽
荔枝SCo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建立适于荔枝的SCoT反应体系,并利用SCoT体系对‘紫娘喜’、‘无核荔’及其杂交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荔枝SCoT-PCR反应的rTaq酶、Mg2+浓度、模板DNA用量、dNTPs浓度和引物等因素进行体系优化。优化的荔枝SCoT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30 ng,rTaq酶1 U,引物0.75μmol/L,Mg2+3 mmol/L,dNTPs 0.3 m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0.6℃。利用该体系对‘紫娘喜’、‘无核荔’及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32条引物共扩增出28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131个,占总位点数46.78%。4条引物就可以将60株杂交后代鉴定出来。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30株杂交后代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在0.406-0.867,在相似系数0.68时,30株杂交后代可聚为3类。优化建立的荔枝SCoT体系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为荔枝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夏玲秦永华刘成明胡桂兵
关键词:荔枝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