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5篇骨折
  • 3篇膝关节
  • 2篇肉瘤
  • 2篇外科
  • 2篇脊柱
  • 2篇骨肉瘤
  • 2篇骨折固定
  • 2篇关节镜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指标
  • 1篇电刺激运动诱...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清
  • 1篇移位型
  • 1篇移位型股骨颈...
  • 1篇隐匿性骨折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再手术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张卫国
  • 3篇简小飞
  • 3篇江红辉
  • 3篇李舰
  • 2篇张施展
  • 2篇邓必权
  • 2篇陈丰
  • 2篇胡华
  • 2篇汪阳
  • 1篇滕宇
  • 1篇周忠
  • 1篇蒋林
  • 1篇滕宇
  • 1篇徐钧

传媒

  • 3篇骨科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椎体间植入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后的初始稳定性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用于组织修复的报道开始出现,但鲜见将其用于脊柱稳定性的报道。目的:探究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重建脊柱节段初始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将36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自体骨组在椎间植入自体骨,实验组植入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照组植入羟基磷灰石。植入后12周,采用X射线观察手术节段融合情况,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检测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组织学观察手术部位植骨融合情况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1)X射线观察:自体骨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1,7,2只符合融合标准;(2)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前屈及后伸脊柱活动度明显低于自体骨组和对照组(P<0.05);(3)组织学观察:自体骨组髂骨和周边组织分界处可见骨性连接,新骨周边可见大量骨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内部见编织骨;实验组材料部分降解,其周边可见纤维组织,内部有新生编织骨,陷窝细胞和骨细胞散在分布;对照组材料周边可见血管增生,材料内部有大量巨噬细胞;(4)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短期内重建了兔脊柱节段初始稳定性。
邓必权滕宇胡华李舰江红辉张卫国
关键词:生物材料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
血清视黄醇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55岁)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视黄醇、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钙和磷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视黄醇水平与腰椎BMD (r=-0. 161,P<0. 05)、股骨颈BMD (r=-0. 181,P<0. 05)、碱性磷酸酶(r=0. 109;P <0. 05)、磷(r=-0. 109;P <0. 05)及生育时限(r=0. 157;P <0. 05)呈正相关。经过多变量调整后,仍然发现血清视黄醇与腰椎(r=-0. 209;P<0. 05)和股骨颈(r=-0. 324,P<0. 05)的BMD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视黄醇水平升高与低骨量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维生素A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何博陈丰张卫国
关键词:视黄醇骨质疏松症骨量骨骼健康
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43例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为38.5岁;GardenⅢ型26例,Ⅳ型17例。采用Garden指数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hip Harris score,HHS)评估患髋功能,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髋疼痛情况。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3)个月(21~80个月)。2例病人出现轻微退钉现象,均无骨折不愈合、复位丢失、髋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复位丢失,Garden指数Ⅰ级38例,Ⅱ级4例,Ⅲ级1例,优良率为97.7%;术后18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7%。术后18个月的Harris评分为(89.63±5.22)分,较术前的(53.42±6.71)分明显提高;VAS评分为(2.37±1.24)分,较术前的(7.85±1.33)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GardenⅣ型骨折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复位质量采用Garden指数评估: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为术后1.3~3.8年,平均1.8年。结论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能早期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张施展张卫国汪阳陈丰杜非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镜内固定
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21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X线检查阴性且怀疑膝关节骨折患者61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检出情况及对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显示率,并分析诊断效能。结果MRI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表现为T1WI呈片状不均匀低或略低信号,骨折线周围有模糊片状高信号,皮质下或松质骨内有条状信号影/不规则线,T2WI可发现骨折线或在骨折线周围有散点片状高或略高信号,MSCT可见骨质连续性中断或伴骨折线,移位骨折和局部骨折缺损吻合;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半月板损伤、少量关节腔积液及韧带损伤检出率较MSCT高(P<0.05),对严重骨折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的显示率均高于MSCT(P<0.05);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SCT(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提高对病变及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的显示率,整体诊断效能较MSCT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陈雅倩张卫国何博
关键词:MRI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选择、围手术期要点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6年6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骨外科9例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符合美国骨肌感染协会假体周围感染定义的患者进行翻修术,其中女6例,男3例;平均年龄(65±6)岁。2例行一期翻修术,7例行二期翻修术。所有翻修术均使用含抗生素骨水泥。二期翻修术中3例为全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4例为全抗生素骨水泥非关节型占位器。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患膝评分和活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25)个月。关节活动范围术前为(43±5)°,术后(8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P<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3±2)分,术后(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P<0.0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为(42±1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4±5)分(t=-127.4,P<0.01)。无1例出现感染复发。结论应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是治疗初次置换术后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方法,术前仔细的病情评估及正确手术方案选择、术中彻底的感染病灶清理及合适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应用、术后规范的抗感染治疗是获得较满意早期疗效的必要条件。
李舰张卫国蒋林柳昊周忠徐钧
关键词:再手术膝关节假体
骨肉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环状RNA 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索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环状RNA 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50例骨肉瘤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探讨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比较hsa_circ_0005721高低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qRT-PCR法检测30例骨肉瘤、30例骨良性肿瘤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sa_circ_0005721相对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ROC)曲线分析血清hsa_circ_0005721对骨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骨肉瘤组织中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与患者Enneking分期和肺转移显著相关(P<0.01);hsa_circ_0005721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P<0.001)和总生存率(P<0.001)均显著低于hsa_circ_0005721低表达患者。hsa_circ_0005721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无瘤生存率(P=0.009)和总生存率(P=0.021)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肉瘤患者血清中hsa_circ_000572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骨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01);骨肉瘤患者血清中hsa_circ_0005721区分骨肉瘤和健康对照者的ROCAUC为0.821(95%CI 0.651~0.891),区分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的ROCAUC为0.701(95%CI 0.601~0.801)。结论:Hsa_circ_0005721在骨肉瘤组织和血清中上调,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Hsa_circ_0005721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上调,可作为骨肉瘤无创性诊断分子标志物。
向黎娜张卫国
关键词:骨肉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膜液CC趋化因子配体18浓度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CC趋化因子配体18(CC-chemokine ligand 18,CCL18)浓度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膝关节炎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膝关节炎的严重程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和滑膜液中CCL18浓度;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与滑膜液CCL18浓度间的相关性,血清、滑膜液CCL18浓度与KL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膝关节炎患者血清CCL18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4.13±8.9) ng/mL vs (38.97±6.9) ng/mL,P<0.001],KL-4级患者血清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3级患者[(72.26±12.90) ng/mL vs (49.56±10.3) ng/mL,P<0.05],KL-3级患者血清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2级患者[(49.56±10.3) ng/mL vs (45.85±8.9) ng/mL,P<0.05]。KL-4级患者滑膜液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3级患者[(45.43±11.09) ng/mL vs (28.49±7.98) ng/mL,P<0.05];KL-3级患者滑膜液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2级患者[(28.49±7.98) ng/mL vs (27.00±5.43) ng/mL,P<0.05]。血清CCL18与滑膜液CCL18浓度显著正相关(r=0.425,P<0.001),血清和滑膜液CCL18与KL分级显著正相关(r=0.560,P<0.001;r=0.525,P<0.001)。结论:血清和滑膜液中CCL18浓度与膝关节炎严重程度相关。
容蓉张卫国
关键词:骨关节炎滑膜液
miR-21反义寡核苷酸联合顺铂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抑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miR-21反义寡核苷酸(anti-miR-21)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骨肉瘤裸鼠模型,并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顺铂组、anti-miR-21组、anti-miR-21+顺铂组),anti-miR-21采用瘤内直接注射、顺铂采用尾静脉注射,每日称量裸鼠体重、测量瘤体体积及取瘤后称量瘤体重量,并计算抑瘤率;体外实验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anti-miR-21组、anti-miR-21+顺铂组,分组处理后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体外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anti-miR-21联合顺铂治疗的肿瘤生长较对照明显要慢,且无论是在重量和体积上都与顺铂组有显著性差异。体外经anti-miR-21联合顺铂处理的肿瘤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凋亡率明显增高,与顺铂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反义寡核苷酸联合顺铂在体外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在体内能明显地抑制肿瘤生长,对人骨肉瘤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吴子晏张卫国
关键词:MIR-21反义寡核苷酸顺铂骨肉瘤
后正中小切口斜“T”形板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2024年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斜“T”形板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治疗的21例存在后外侧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采用斜“T”板经后正中小切口固定后外侧骨块。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11.5)min,切口长度平均(6.1±1.1)cm。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1.4)个月。随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患者VAS评分[(1.2±1.3),(0.5±0.8),(0.0±0.0),P<0.001]、HSS评分[(48.6±11.5),(69.6±12.6),(91.3±5.5),P<0.001]、膝ROM[(91.1±20.2)°,(114.4±11.5)°,(123.4±8.7)°,P<0.001]均显著改善。影像方面,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和Rasmussen影像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后正中小切口斜“T”形板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疗效优良。
胡克立刘运鲁邹辉简小飞张卫国
关键词:骨折固定
TES-MEP和CSEP联合应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脊柱手术中同时接受足拇短屈肌TES-MEP、双侧胫前肌及CSEP监测,对比TES-MEP及CSEP监测结果与术后脊髓感觉与运动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计算其诊断学效能指标。结果:TES-MEP术中监测运动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09%,监测感觉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94.27%;CSEP术中监测运动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96.82%,监测感觉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8.09%;TESMEP联合CSEP术中监测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阳性的灵敏度均为100.00%、特异度均为99.36%。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TES-MEP能够提高脊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阳性的监测水平。
邓必权滕宇胡华江红辉张依北李舰张卫国
关键词:脊柱外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