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园园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财政专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亚细胞
  • 2篇亚细胞定位
  • 2篇热激
  • 2篇转录因子基因
  • 2篇细胞定位
  • 2篇小麦
  • 2篇耐热
  • 2篇耐热性
  • 2篇基因
  • 1篇多样性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克隆
  • 1篇家族
  • 1篇SSR标记
  • 1篇大豆
  • 1篇F

机构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4篇张园园
  • 3篇李国良
  • 3篇郭秀林
  • 2篇段硕楠
  • 1篇刘兵强
  • 1篇刘子会
  • 1篇张孟臣
  • 1篇杨春燕
  • 1篇闫龙
  • 1篇赵立娜
  • 1篇王凤敏
  • 1篇焦东燕
  • 1篇张华宁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家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作为网络调控中一类重要的调节因子,能够响应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并赋予植物多种胁迫抗性。目前植物Hsf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式植物,研究对象多数为A族成员。大田作物Hsf家族基因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领域。本研究着重综述了植物热激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功能多样性和调控机制的复杂性等方面,指出植物Hsf的多效性不仅有利于植物适应单一胁迫环境,更易于植物适应与田间相似的多种逆境交叉胁迫环境,是一类理想的抗逆型遗传改良基因资源。未来,在充分了解大田作物Hsf家族基因分类和特性的基础上,特别加强Hsf对多种逆境及其共同胁迫的调控作用,充分解析Hsf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及网络调控机制。文章同时探讨了未来相关研究需要加强的重点及难点领域。
段硕楠李国良张园园郭秀林
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A2e特性及耐热性功能初探被引量:5
2018年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Hsf)能够通过激活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而启动热激反应,在传递热信号以及提高植物耐热性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植物Hsf属多基因家族,数量因作物不同差异较大。小麦Hsf家族成员多,特性和功能复杂多样。本文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推测分析小麦Hsf家族基因数目及其分类的基础上,从小麦幼叶中同源克隆获得A2亚族成员TaHsfA2e(GenBank登录号为MG700614)的完整编码序列,序列长1026 bp,编码341个氨基酸残基,含完整的DNA结合结构域DBD、核定位信号序列NLS、核输出信号序列NES和激活域AHA。正常条件下TaHsfA2e蛋白质被定位在细胞核。同源分析表明, TaHsfA2e与小麦HsfA6f蛋白相似性最高,达96%。定量分析表明, TaHsfA2e在小麦多个组织器官中表达量均低,但在成熟种子中高表达。叶片中TaHsfA2e的表达受37℃热胁迫显著上调,处理60min时达峰值,被SA和H2O2下调。50℃热胁迫下转TaHsfA2e酵母细胞的耐热性显著强于转空载体对照,TaHsfA2e可不同程度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基础耐热性和获得耐热性,上调热胁迫条件下热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张玉杰张园园张华宁秦宁李国良郭秀林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耐热性
大豆亲本差异对杂种F_1产量的影响
2011年
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差异小的后代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国内×国外品种组合的超高亲优势>黄淮×其它区域品种>黄淮×黄淮品种;利用覆盖大豆20个连锁群的31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6个亲本进行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焦东燕刘兵强闫龙杨春燕王凤敏张园园张孟臣
关键词:大豆杂种优势SSR标记
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B2d的克隆和特性及其对耐热性的调控被引量:9
2018年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响应热胁迫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热激蛋白基因表达进而增强植物耐热性。小麦Hsf家族至少含有56个成员,其中B族11个,含B2亚族5个。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37°C热处理的二叶一心小麦幼叶中克隆获得TaHsfB2d(序列号为AK331994)c DNA序列,序列长1191bp,编码396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括DNA结合结构域DBD和核定位信号序列NLS。同源分析表明,TaHsfB2d蛋白与大麦未知蛋白的相似性最高,为92%。荧光定量分析表明,TaHsfB2d在小麦多个组织器官中组成型表达,其中在成熟植株根系中表达量较高。37°C热胁迫、外源水杨酸(SA)和H_2O_2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上调TaHsfB2d的表达,热激能显著增强SA和H_2O_2对TaHsfB2d表达的诱导。H_2O_2合成抑制剂DPI和羟自由基清除剂DMTU联合处理显著抑制热激对TaHsfB2d表达的上调作用、完全抑制SA对TaHsfB2d表达的上调。通过在洋葱内表皮瞬时表达TaHsfB2d并观察GFP荧光发现,正常条件下,TaHsfB2d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酵母中耐热性鉴定表明,正常条件下,转TaHsfB2d的酵母细胞与转空载体对照酵母细胞的长势没有明显差异,热激处理同时降低,但前者的长势相对更强,TaHsfB2d的导入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推测TaHsfB2d通过水杨酸途径介导植株耐热性调控过程,该过程依赖于H_2O_2存在。
赵立娜刘子会段硕楠张园园李国良郭秀林
关键词:小麦亚细胞定位耐热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