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顽主”的“伤心”之处——王朔小说再解读
- 2017年
- 在当年的“王朔热”中,主流批评话语参与建构王朔的公众形象,将王朔建构为万人瞩目的“痞子英雄”。王朔这一公众形象的确立,为告别社会主义时期的价值理想,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个人自我观念开辟了道路。但某种意义上,王朔的“痞”恰恰是因为对社会主义时期价值理想及自身经验的珍视和缅怀。也就是说,王朔小说中“痞”的一面和伤心的一面本来具有同构关系,只有从后一面出发才能回答王朔的“痞”从何而来,但是,主流批评话语在参与建构王朔公众形象的过程中却遮蔽和剔除了这一面。因此,破除遮蔽王朔已久的这层“铁幕”,重新激活王朔小说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就是题中之义。
- 张永峰
- 关键词:王朔小说伤心社会主义时期公众形象批评话语自我观念
- 电视剧的市场机制与革命理想主义重建——以《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继父》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人民"这个概念源自革命理想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其内涵基于革命理想主义对人的理解和设定。在中国电视剧生产市场化的进程中,革命理想主义也被纳入到电视剧的生产资料范围,成为市场机制的征用对象。这不仅意味着市场机制对革命理想主义的改造和收编,同时也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机制为革命理想主义接受基础的重建以及革命理想主义自身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这为协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提供了某种启示。
- 张永峰杨秀侃
- 关键词: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 抗战文学创作的新突破——评长篇小说《长河谣》被引量:1
- 2014年
- 季桂起先生以鲁西北地区抗战史实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谣》,是抗战文学新的收获。这部作品视野宏阔,包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以往的抗战题材小说相比,其新颖独特之处首先在于深入发掘和全面再现了乡绅、家族和传统伦理纽带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乡绅在历史上又称作'绅士'或'士绅',依据'士大夫居乡者为绅'的传统观点,费孝通认为'绅士是退任的官僚或官僚的亲亲戚戚',吴晗认为'绅士则是官僚的离职、退休、居乡(当然居城也可以),
- 张永峰
- 关键词:长篇小说抗战文学乡绅长河
- 《大刀记》的接受史与当代意义
- 2015年
- 小说《大刀记》的接受史显示出30年前后文学观念的变化,新世纪研究者依据"纯文学"的观念重新诠释《大刀记》的意义。实际上,《大刀记》的当代意义在于,通过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述呈现出"新中国主体内部关系"如何重建的重大问题。
- 张永峰
- 关键词:抗战接受史纯文学
- 中国电视剧审查制度的形成被引量:6
- 2014年
- 中国电视剧审查制度是在"文革"后随着电视剧的蓬勃发展逐步形成并在运行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其孕育形成并获得基本的结构形态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力。一般认为,中国电视剧审查制度形成的根本推动力是国家政治(国家权力)与电视经济(市场力量)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情况还要复杂得多。首先,改革时期国家政治并不是恒定的,其内在构成力量既存在紧张关系又处于此消彼长的变动之中,而既有内在紧张又在变化中的国家政治又与弥漫社会的向西方看齐的现代化诉求(也是变量)以及观众的审美倾向、角色定位、精神人格的变化构成复杂的关系,这些都构成审查制度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其次,在电视剧生产体制内部,题材规划制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本不是为了审查目的而建立,但是其在不同环节上发挥了审查功能,构成审查制度的一部分。
- 张永峰
- 关键词:国家政治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