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亚
- 作品数:5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分布被引量:16
- 2016年
- 以祁连山森林草原带3个山头为研究对象,在坡面尺度上分析了坡向和坡位对不同深度(0~10、10~20、20~40、40~60cm)土壤有机碳浓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肩、背坡及坡脚各层有机碳浓度变化趋势为北坡〉西坡〉西南坡〉南坡,不同沟谷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不显著。有机碳浓度的坡位分布因坡向而异,在南坡、西南坡及西坡,沟谷各层有机碳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坡位(P〈0.05),坡脚高于坡肩与背坡;在北坡,坡肩、背坡及坡脚有机碳浓度无显著差异,沟谷20~40、40~60cm土层有机碳浓度显著低于坡肩(P〈0.05)。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与有机碳浓度相似,0~60cm有机碳密度最大值出现在北坡(33.64±0.91kg·m-2)及沟谷(34.30±2.55kg·m-2),约为南坡的3.20倍,西南坡的2.87倍、西坡的1.90倍。
- 朱猛刘蔚秦燕燕曹建军李会亚赵玉
- 关键词:坡向坡位土壤有机碳
- 基于回归模型预测的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动态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基于民勤绿洲近15a的地下水位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绿洲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动态,并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引起绿洲地下水位变动的8个潜在变化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地下水位动态初步评价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绿洲地下水位动态表现为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和地下水位不均衡;(2)回归模型显示,地下水开采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人口规模是影响民勤绿洲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重要限制因子,且地下水开采量是绝对主导性因子。
- 杨怀德冯起郭小燕李勇进黄珊李会亚
- 关键词:地下水位动态民勤绿洲
- 民勤绿洲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驱动机理被引量:23
- 2017年
- 通过分析民勤绿洲灌区55个地下水样的相关水化学指标,探讨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Na^+和Mg^(2+)为主,阴离子以SO_4^(2-)和Cl^-为主;其中K^+、Na^+、Mg^(2+)、CO_3^(2-)、Cl^-、SO_4^(2-)表现为强变异性,而Ca^(2+)和HCO_3^-则表现为中等变异。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Mg型、Cl-Mg型、SO_4-Na型和Cl-Na型为主,沿着地下水流方向(坝区→泉山区→湖区),阳离子中Na^+逐渐取代了Mg^(2+)的主导地位,而阴离子中SO_4^(2-)一直占主导地位,但Cl^-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自岩盐、石膏等蒸发岩、碳酸盐矿物以及硅铝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溶滤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利用及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指导。
- 李会亚冯起陈丽娟赵玉杨怀德
- 关键词:绿洲地下水水化学
- 民勤绿洲灌区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土壤盐渍化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是区域盐渍化防治与治理的重要依据。文中以民勤灌区表层土壤盐分数据为基础,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该区土壤全盐及盐基离子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总体上偏碱性,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为主,Cl^-和HCO_3^-离子呈中等变异性,而全盐和K^+、Na^+、Ca^(2+)、Mg^(2+)、SO_4^(2-)离子则呈强变异性。全盐和各盐分离子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距离为4.62-11.13km,表明全盐及各离子在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Ca^(2+)、Mg^(2+)、SO_4^(2-)和Cl^-离子与全盐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低值区集中在灌区西南部和北部中心地区,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北部偏东和偏西的一些区域。
- 李会亚冯起陈丽娟赵玉朱猛
- 关键词:土壤盐分地统计学
- 坡向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草地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研究祁连山大野口流域不同坡向植物群落(优势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坡的w(N)、w(P)显著高于南坡和西北坡,而w(N):w(P)显著低于南坡;不同坡向植物营养限制类型发生变化,南坡植物生长受P限制,北坡植物生长受N限制;叶片w(N)与w(P)、w(N):w(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w(P)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水分、温度、pH、w(有机碳)、w(N)共同影响w(N):w(P),其中土壤温度是主导因素.
- 秦燕燕冯起朱猛李会亚赵玉
- 关键词:营养限制土壤因子坡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