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维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丁胺
  • 1篇毒素
  • 1篇血浆
  • 1篇玉米赤霉烯酮
  • 1篇肉牛
  • 1篇沙丁胺醇
  • 1篇尿液
  • 1篇曲霉毒素
  • 1篇霉菌
  • 1篇霉菌毒素
  • 1篇蒙脱石
  • 1篇莱克多巴胺
  • 1篇黄曲霉
  • 1篇黄曲霉毒素
  • 1篇黄曲霉毒素B...
  • 1篇凹凸棒
  • 1篇凹凸棒石
  • 1篇T-2毒素
  • 1篇残留消除规律

机构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赵青余
  • 3篇张军民
  • 3篇梁晓维
  • 2篇李发弟
  • 2篇张凯
  • 1篇马悦培
  • 1篇高红亮
  • 1篇年芳

传媒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沙丁胺醇在动物体内代谢残留规律及监管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兴奋剂,可减少动物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同时,沙丁胺醇易在动物肌肉和内脏器官中蓄积残留而引起食物中毒。从1997年起我国就明令禁止沙丁胺醇用作饲料添加剂,然而近十几年来"瘦肉精"中毒事件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因此,本文综述了沙丁胺醇代谢动力学、在动物组织器官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及监管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监管沙丁胺醇在畜禽养殖环节违法添加提供科学依据。
张凯张军民赵青余汤超华梁晓维
关键词:沙丁胺醇代谢动力学残留消除规律
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霉菌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试验将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别添加到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中,探讨2种矿物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AFB1、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的吸附均在1h达到平衡;钠基蒙脱石对AFB1和T-2毒素的吸附率高于钙基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吸附率分别为96.8%、38%;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均小于10%。pH对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吸附霉菌毒素影响显著(P<0.05),pH 5时钙基蒙脱石对AFB1的吸附率显著高于pH 3、pH 7时(P<0.05),为90.1%;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在pH 3时较佳,对T-2毒素的吸附效果在pH 7时显著高于pH 3、pH 5时(P<0.05)。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吸附的霉菌毒素均存在解吸现象,其中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解吸明显。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使其成为重要的吸附剂,然而作为吸附剂的同时不能忽视霉菌毒素的解吸现象,综合考虑吸附与解吸2种现象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更好的脱除霉菌毒素。
梁晓维李发弟张军民马悦培赵青余高红亮
关键词:蒙脱石凹凸棒石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
肉牛血浆和尿液中莱克多巴胺残留消除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莱克多巴胺在肉牛血浆和尿液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方法】选取3头中国‘西门塔尔’杂交肉牛,连续饲喂莱克多巴胺28d,给药剂量2.01mg/(kg·d),采集给药第1、7、14、21、28d和停药第3、7、14、28d血浆和尿液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血浆和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含量.【结果】血浆与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含量均在给药7d达到峰值,血浆中残留量为(6.55±1.93)ng/mL,未酶解尿液中残留量为(8 402.03±1 307.09)ng/mL.峰值之后莱克多巴胺含量开始下降,停药后下降迅速,停药3d时血浆中残留量为(0.60±0.01)ng/mL,未酶解尿液中残留量为(1 334.93±25.74)ng/mL,停药28d时血浆中未检测到莱克多巴胺,而未酶解尿液仍可检测到(5.77±0.10)ng/mL;酶解后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含量显著高于酶解前(P<0.05).【结论】与血浆相比,肉牛尿液更适合作为莱克多巴胺的监管靶标.
梁晓维年芳张军民赵青余张凯汤超华李发弟
关键词:肉牛莱克多巴胺血浆尿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