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琴

作品数:4 被引量:16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稠油
  • 1篇油藏
  • 1篇蒸汽吞吐
  • 1篇识别方法
  • 1篇热损失
  • 1篇注入水
  • 1篇注水
  • 1篇注蒸汽
  • 1篇注蒸汽开发
  • 1篇温度
  • 1篇相关系数
  • 1篇井筒
  • 1篇冷采
  • 1篇冷采技术
  • 1篇稠油出砂
  • 1篇稠油油藏
  • 1篇稠油蒸汽
  • 1篇稠油蒸汽吞吐
  • 1篇出砂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篇曾玉强
  • 4篇王琴
  • 2篇鲁小会
  • 2篇任勇
  • 2篇李晓平
  • 1篇王会强
  • 1篇刘蜀知
  • 1篇陈礼
  • 1篇张锦良
  • 1篇黎彬

传媒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14
2006年
稠油将是21世纪的重要资源。动用稠油资源是缓解未来原油短缺的重要手段。经济、高效地开发稠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稠油油藏主要采取注蒸汽等热采方式,但普遍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的严峻挑战。而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通过大量出砂形成高渗流通道,并借助于泡沫油的作用等机理来开采稠油油藏,可以较好地解决热采中遇到的问题。国外矿场实践结果表明,出砂冷采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曾玉强任勇张锦良王琴骆骥
关键词:稠油出砂冷采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中的井筒热损失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过程中,为了预测沿井深和随时间变化的蒸汽温度分布、干度分布和蒸汽压力分布、套管和地层温度分布,以及焖井、开井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变化,首先必须建立注入过程中的井筒-地层温度分布模型。而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井筒热损失的计算分析。文中应用热传递基本理论,通过井筒内能量守恒定理建立起注蒸汽井井筒热损失计算预测模型,重点分析了井筒总传热系数Uto和注汽速度对井筒热损失和井底蒸汽干度的影响,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曾玉强李晓平陈礼鲁小会王琴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蒸汽井筒热损失温度
一种简易的注入水流动方向识别方法被引量:9
2007年
在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查清剩余油分布、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制定出开发调整措施是油藏开发管理的重要工作。为此,首先要了解井间连通性,弄清注水井水流方向。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借助石南油田石南4井区三工河组油藏的油井与注水井的生产动态数据,从动态的角度对井间连通性和注入水流动方向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省时,适合于油田现场的实际情况。
曾玉强李晓平黎彬王琴王会强
关键词:注水相关系数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被引量:122
2006年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稠油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技术,目前仍在委内瑞拉、美国和加拿大广泛应用。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蒸汽吞吐采油原理和开采特征,热力模型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蒸汽吞吐在稠油开发中仍然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采油原理复杂,是一项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进入开采中后期,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改善吞吐效果并适时地转入合理的二次热采方式。
曾玉强刘蜀知王琴任勇鲁小会
关键词:稠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