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磊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2篇电化学
  • 2篇仪器分析
  • 2篇教学改革
  • 1篇单分子
  • 1篇氮掺杂
  • 1篇第二课堂
  • 1篇毒性
  • 1篇信号放大
  • 1篇学法
  • 1篇氧还原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任务驱动式
  • 1篇任务驱动式教...
  • 1篇任务驱动式教...
  • 1篇生物成像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水热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9篇田磊
  • 3篇张静姝
  • 2篇魏永锋
  • 2篇郭慧林
  • 2篇亢晓峰
  • 2篇白泉
  • 1篇郭艳丽
  • 1篇张宏芳
  • 1篇王超展
  • 1篇张东梅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仪器分析'课程实习一开辟第二课堂
课程实习作为"仪器分析"的第二课堂,是理论课的有效延伸,具有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通过现场参观实习,聆听工程技术人员报告、讨论,学生可深入了解各种大型分析仪器在实际复杂样...
田磊白泉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实习教学改革第二课堂
仿生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从结构仿生和功能仿生两个方面对仿生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分子印迹技术、模拟生物酶催化、仿细胞膜结构改性、智能高分子凝胶及生物传感器进行了介绍,并对仿生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张静姝田磊
关键词:仿生表面改性
基于氧化还原循环信号放大技术的单分子电化学研究进展
2017年
现代分析科学的整体发展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快速响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及控制是化学家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前沿领域,也是近年来分析科学很重要的前沿发展方向。用电化学方法直接检测单分子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单个分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得失电子产生的电流变化太小,现代仪器无法对如此小的电流进行识别。使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交换实现多次循环可以放大产生的电流,从而实现单分子水平的直接电化学分析。本文对近期通过循环电子交换过程放大电流信号的技术和装置进行了综述,将各类方法进行对比,并对单分子电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静姝田磊
关键词:电化学信号放大
功能化单金纳米粒子电化学
在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金纳米粒子以及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已被广泛应用[1]。由于单个纳米颗粒与颗粒组装体或聚集体的性质不同,单纳微粒分析技术迫切需要。近年来,基于单微粒/超微电极碰撞的电化学方法已经被成功用于多种单纳米微...
张静田磊魏永锋亢晓峰
关键词:电化学
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与毒性被引量:7
2013年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碳量子点的研究现状,对电弧法、激光剥蚀法、电化学法、燃烧-水热法、模板法等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论述了碳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毒性。碳量子点有望取代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在生物成像、发光探针分析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
张静姝田磊
关键词:光致发光生物成像毒性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体系优化整合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分析了当前"仪器分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仪器分析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并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
白泉田磊金丽花魏永锋毛勋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本文尝试将思维导图工具融入分析化学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中:以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思维导图知识框架作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两种先进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互为促进,保障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金丽花田磊王超展李延郭艳丽张宏芳
关键词:思维导图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分析化学
阿霉素分子增强石墨烯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
氧化原反应是燃料电池技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由于反应动力学上比较缓慢,具有较高的过电位,氧的有效还原长期以来是提升燃料电池性能的一个瓶颈。使用Pt及含Pt的合金等催化剂能有效改变氧还原反应电子的传递路径,降低过电位...
田磊井欢欢郭慧林亢晓峰
关键词:非贵金属催化剂氧还原反应
含氮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含氮石墨烯量子点(NGQDs),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NGQDs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并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等手段研究了NGQDs的光学性质。AFM和TEM分析结果表明,NGQDs尺寸约为8.9 nm、厚度为0.6~2.0 nm(即1~3个碳原子层)。XPS分析结果表明NGQDs中氮含量约为17%,且氮元素主要以"吡咯N"形式存在。光谱学实验表明,NGQDs的激发光谱与吸收光谱基本一致,且其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此外,NGQDs的量子产率为~18%,并随着含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其荧光寿命衰变曲线可以被拟合成很好的双指数衰变曲线(τ_1=2.93 ns,τ_2=9.00 ns),表明NGQDs有两种发色源,即边缘富有含氧官能团的sp^2碳簇和含氮五元环–吡咯环。
张东梅田磊郭慧林
关键词:水热法氮掺杂光学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