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欣荣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无源定位
  • 3篇频率变化率
  • 3篇相位
  • 3篇相位差
  • 3篇相位差变化率
  • 3篇滤波
  • 3篇可观测性
  • 3篇飞行
  • 3篇飞行体
  • 2篇单站无源定位
  • 2篇定位技术
  • 2篇多模
  • 2篇粒子滤波
  • 2篇交互式多模型
  • 2篇IMM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频率
  • 1篇多普勒频率变...
  • 1篇仰角
  • 1篇粒子滤波算法

机构

  • 6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6篇高宪军
  • 6篇谈欣荣
  • 4篇霍长庚
  • 1篇王宇
  • 1篇李保珠
  • 1篇李宝珠

传媒

  • 2篇现代防御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电子信息对抗...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现代导航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两飞行体相对定位技术及其滤波算法研究
2012年
为了解决两飞行体相互之间的定位问题,在二维平面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方法,进行了可观测分析,给出了可观测分析结果。同时简单介绍了几种典型非线性滤波算法,并将EKF(ExtendedKalman Filter)、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PF(Particle Filter)等非线性滤波方法应用到定位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UKF方法用时最短,PF滤波方法精度最高。
霍长庚高宪军谈欣荣
关键词:相位差变化率可观测性粒子滤波算法
一种基于EPF滤波的三维单站无源定位算法研究
2013年
利用频率变化率、方位角及俯仰角信息,提出一种对固定辐射源的三维单站无源定位算法。该方法通过质点运动学原理,得出目标辐射源的位置,之后采用EPF滤波算法进行处理,对粗略定位结果进行修正和平滑,逐步估计出目标的位置。EPF(Extended Particle Filter)滤波是将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算法作为重要性函数的一种粒子滤波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EPF滤波的单站无源定位算法比传统的EKF滤波算法收敛更快、更稳定,滤波效果更好,定位精度更高,这对无源定位跟踪算法精度的提高和实际应用有很大的意义。
谈欣荣高宪军李保珠
关键词:频率变化率方位角俯仰角
改进IMM的两飞行体无源定位跟踪算法被引量:2
2014年
IMMPF算法巨大的计算量影响跟踪的实时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基于相位差变化率的两飞行体无源定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交互式多模型滤波算法(IMMK-UKF-PF),利用不同的模型匹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充分发挥了粒子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以及卡尔曼滤波各自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减少了跟踪定位所用时间,同时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高宪军霍长庚谈欣荣
关键词:相位差变化率无源定位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
一种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单站无源定位的改进跟踪滤波算法被引量:1
2014年
IMM-PF算法巨大的计算量影响跟踪的实时性,IMM-UKF由于线性化误差使得精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单站无源定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交互式多模型滤波算法(IMMEK-UKFPF),利用不同的模型匹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充分发挥了卡尔曼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以及粒子滤波各自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跟踪定位所用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谈欣荣高宪军李宝珠王宇
关键词:多普勒频率变化率无源定位交互式多模型INTERACTING
基于频率和波达角无源定位及其滤波算法研究
2014年
为了解决机动模型的无源定位问题,在二维平面机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频率和波达角进行无源定位的方法,进行了可观测分析,给出了可观测分析结果。同时将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PF(particle filter)等非线性滤波方法应用到无源定位系统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EKF滤波方法用时最短,PF滤波方法精度最高。
谈欣荣高宪军霍长庚
关键词:频率变化率波达角可观测性
基于相位差变化率的两飞行体相对定位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对于空中的飞行体而言,需要了解彼此间位置、速度和航向等空间状态信息。空间状态信息一般可以通过外界导航与定位支持系统来获取,如GPS和INS等,但这些外界导航系统存在精度和战时可用性问题。提出利用相位差变化率方法解决两飞行体在二维平面运动模型、三维立体运动模型时相互之间的定位问题,并且进行了可观测分析,并探讨了此方法的优缺点及下一步改进思路。
霍长庚高宪军谈欣荣
关键词:相位差变化率可观测性无源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