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科技创新项目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力性能
  • 4篇低扬程
  • 4篇水流
  • 4篇泵站
  • 3篇水力
  • 3篇水力机械
  • 3篇模型试验
  • 3篇泵装置
  • 3篇出水流道
  • 2篇低扬程泵
  • 2篇竖井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轴流泵
  • 2篇进水流道
  • 2篇贯流泵
  • 2篇贯流泵装置
  • 2篇值模拟
  • 1篇导叶
  • 1篇低扬程泵站
  • 1篇低扬程泵装置

机构

  • 11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省江都水...
  • 1篇江苏省水利工...

作者

  • 11篇陈伟
  • 9篇陆林广
  • 7篇徐磊
  • 7篇王刚
  • 4篇梁金栋
  • 2篇成立
  • 2篇刘荣华
  • 1篇董雷

传媒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邳州站竖井式贯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邳州站建设的需要,在该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对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进行了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水力设计的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试验方案SJGL—2010-01和SJGL—2010-02的主要工况点泵装置效率分别超过了82%和83%,泵装置临界空化余量NPSHc均优于5m;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不仅具有投资较少、结构较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而且水力性能优异,在低扬程泵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徐磊陆林广陈伟王刚
关键词:低扬程泵站水力性能模型试验
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设计方案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竖井贯流泵装置流道顺直、水力损失小,并具有投资较少、结构较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等许多优点。为了充分提高这种型式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邳州站建设的需要,采用三维湍流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竖井贯流泵装置进行了水力设计方案比较研究,并分别采用了透明泵装置流态模型试验和泵装置性能模型试验的方法检验竖井贯流泵装置方案比较的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前置竖井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道内的流态平顺均匀,流道水力损失小;前置竖井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明显优于后置竖井贯流泵装置;经过充分水力设计的邳州站前置竖井贯流泵装置在低扬程条件下得到了十分优异的水力性能,主要工况点的泵装置效率超过83%、临界空化余量小于5m。这种型式的贯流泵装置不仅适用于邳州站,而且也适宜在其它特低扬程泵站推广应用。
徐磊陆林广陈伟王刚
关键词:水力机械低扬程泵站水力性能
南水北调工程邳州站竖井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态分析被引量:46
2012年
为揭示竖井贯流泵装置内、外特性之间的联系,完善其优化水力设计理论,该文采用三维流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邳州站泵装置流道表面的流场和垂直于x、y、z3个方向剖面的流场进行了多视角的详尽剖析,并分别采用透明流道模型试验和透明泵装置模型试验的方法检验了流态数值模拟结果。由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可得:前置竖井贯流泵装置进水流道内的流态均匀平顺、层次分明;出水流道内的水流在螺旋状运动中平缓扩散,流道内无任何脱流或旋涡等不良流态;其水力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优异的内特性。邳州站前置竖井贯流泵装置主要工况点的泵装置效率超过83%、临界空化余量小于5m,水力性能优异。该文可为低扬程泵站的水力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徐磊陆林广陈伟王刚
3种泵轴倾角斜式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泵轴倾角为15°、30°和45°的3种斜式进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3种泵轴倾角的斜式进水流道分别进行了流道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泵轴倾角斜式进水流道内的流态平顺均匀、水力损失小、水力性能优异,可为水泵叶轮室进口提供近乎理想的流态;斜式进水流道出口的目标函数值随着泵轴倾角的减小而增大、流道的水力损失随着泵轴倾角的减小而变小,但3种泵轴倾角斜式进水流道的水力性能相差很小。
徐磊刘荣华陈伟王刚陆林广
关键词:水力机械进水流道水力性能
基于CFD的泵安装位置对一体化泵站水力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一体化泵站不同水泵安装位置对其内部流动特性以及水力性能的影响。【方法】以2个左右对称安置的潜水轴流泵为研究对象,在流速为198 m^3/h条件下,基于CFD分析泵安装中心距L、2台泵间距S等关键位置参数对一体化泵站流动特性影响。【结果】由于集水池内水流不对称和泵吸水影响,泵I与泵II的水力效率、泵进口流速均匀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泵I水力效率较泵II高4%左右,泵I进口流速均匀度较泵II高1%~4%。一体化泵站2台泵中心距的改变对水泵水力效率影响较小,而对泵吸水均匀性影响较大。一体化泵站2台泵间距的改变对水泵的水力效率影响较大,而当泵间距达到一定值后对泵吸入均匀影响较小,但集水池内流态随之更加恶化。【结论】在该一体化泵站背景下,建议安装2台泵的一体化泵站中心距L推荐值0.4 R,泵间距S推荐值0.6 R。
颜红勤蒋红樱成立李尚红王默陈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水力性能
低扬程立式泵装置流道优化及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在低扬程条件下实现较好的水力性能,分别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长沟站和邓楼站的进、出水流道进行了优化水力设计和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水力设计的长沟站和邓楼站立式泵装置在4m以下的低扬程条件下得到了优异的水力性能,设计扬程和平均扬程工况点的泵装置效率均达到78%、临界空化余量均小于6m。
梁金栋陆林广徐磊陈伟王刚
关键词:低扬程流道模型试验
轴流泵运行工况对叶轮室进口预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轴流泵叶轮室进口水流的流态对大型低扬程泵站水泵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和三维湍流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轴流泵泵段装置叶轮室进口和立式轴流泵装置叶轮室进口的流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叶轮室进口流态与水泵运行工况密切有关;(2)在正常运行工况范围内,叶轮室进口水流基本上为轴向流动,无预旋现象;(3)在小流量工况运行时,叶轮室进口的外圈水流出现与叶轮转动方向相同的预旋流动,但内圈水流仍向叶轮室方向流动,而中圈的水流则在预旋流动与轴向流动两种状态之间摆动;(4)轴流泵叶轮室进口在小流量工况发生预旋现象是泵内发生"二次回流"的内特性表现,水泵性能曲线出现马鞍形区则为其外特性表现。
陈伟陆林广王刚董雷
关键词:水力机械轴流泵模型试验数值模拟预旋
大型低扬程泵装置nD值的选取被引量:8
2011年
从水泵选型、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3个方面,讨论了减小nD值对大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减小nD值的低扬程泵装置水泵选型设计思路;借助于叶片泵相似律,推导了减小nD值与增径降速的一致关系,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叶轮直径增大5%,则水泵转速和nD值将分别下降13.6%和9.3%;从叶轮直径对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上,分析了减小nD值对提高泵装置流道效率的作用;根据nD值与水泵扬程的关系,低扬程泵装置选型时,宜适当减小nD值,以便在较低扬程下选用到更优秀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根据叶片泵汽蚀相似律,分析了减小nD值对低扬程泵装置汽蚀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泵装置汽蚀性能的考核指标,以及增径降速对流道控制尺寸及设备投资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扬程为4 m、单泵设计流量为33.5 m3/s的泵站,若将叶轮直径由2.9 m增大至3.1 m,则流道效率可提高2.9%;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将nD值由435降为387.5,由水力模型TJ04-ZL-06换算的原型泵高效区扬程可由5 m左右降为4 m左右,水泵必需汽蚀余量可降低20.6%;对于年运行时数较长的大型低扬程泵站,宜采用较小的nD值.
梁金栋陆林广徐磊陈伟
关键词:低扬程泵装置
虹吸式出水流道与直管式出水流道的比较被引量:15
2009年
对于立式泵配套使用的虹吸式和直管式这两种型式的出水流道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在较低扬程的条件下,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明显小于直管式出水流道;②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断流方式简单、可靠、投资少,直管式出水流道的断流方式难以与其相比;③在水位满足虹吸式出水流道应用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虹吸式出水流道比采用直管式出水流道更为可靠、更为经济、更为合理;④应对立式泵装置出水流道型式的选择予以高度重视。
陆林广刘荣华梁金栋陈伟
关键词:虹吸式出水流道
分叉型侧向进水泵站前池底坎整流机理被引量:7
2020年
为改善泵站前池不良流态,以分叉型侧向进水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商用软件CFD分析底坎位置及几何参数对前池流态改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整流措施时,分叉型侧向进水前池中流态紊乱,进水池进水条件差,流速分布不均匀;通过加设底坎可显著改善前池中的流态,提高流速分布均匀度。当底坎距进水池为2 D,高为0.67 D,宽为0.44 D时,前池底层回流区基本消失,进水池流态以及流速分布得到有效改善。
陈伟成立周春峰李尚红
关键词:前池泵站底坎流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