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稀土Dy、退火对Dy_x(Co_(40)Ag_(60))_(100-x)颗粒膜的结构与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Dyx(Co40Ag60)100-x颗粒膜。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Dyx(Co40Ag60)100-x颗粒膜的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退火温度升高能够促进这种择优取向并加速Ag颗粒的聚集生长和Ag中的Co发生相分离;稀土元素Dy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并且阻碍晶面择优取向的进程,导致薄膜结构中的晶界增多从而引起薄膜电阻变大。巨磁电阻(GMR)效应测量结果表明,对所有不同成分薄膜样品当退火温度高于250℃时,GMR值是趋于减小的。由于掺杂稀土元素Dy会引起薄膜电阻的增大从而导致GMR效应减小的趋势,但少量的Dy元素(x=0.7)和适当的退火处理即能保持GMR效应的稳定性又能提高它对磁场的灵敏度,GMR和S的最大值分别为-18%和1.5×10-4(A/m)-1。
- 成钢吴勇顾正飞邓婷陈伟武小飞
- 关键词:巨磁电阻效应磁性薄膜
- (FeCo)-Ag颗粒膜制备及GMR性能的研究
- 2013年
-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Fe83Co17)xAg100-x(x=40,45,50,55,60)颗粒膜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四探针方法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Fe83Co17)55Ag45颗粒膜沉积态及真空退火后的结构、巨磁电阻效应(GMR)以及磁性能。磁电阻测量表明:当x=55时,厚度为400nm的制备态薄膜样品(Fe83Co17)55Ag45的GMR值最大,为–8.1%;XRD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83Co17)55Ag45颗粒膜的微结构发生了演变,导致(Fe83Co17)55Ag45颗粒膜的GMR值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150℃达到最大值,其值约为–8.3%;(Fe83Co17)55Ag45样品的磁滞回线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不断升高,矫顽力逐渐增大。
- 陈伟成钢武小飞马垒耿胜董顾正飞
- 关键词:颗粒膜磁滞回线
- 稀土Dy对Dy_x(Co_(21)Cu_(79))_(100-x)颗粒膜结构
- 2013年
-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Dyx(Co21Cu79)100-x(x=0,4,8,9,12,14)颗粒膜。XRD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Dy将促进CoCu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此外Dy元素还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磁电阻测试发现:随着Dy含量的增加,Dyx(Co21Cu79)100-x薄膜的电阻逐渐增大,而薄膜的巨磁电阻(GMR)值先升后降,当退火温度Ta=425℃时,Dy4(Co21Cu79)96薄膜的GMR值达到最大,为-4.68%。薄膜的磁滞回线表明:矫顽力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随Dy含量的增加,却单调减小。
- 武小飞成钢杜玉松马垒陈伟耿胜董张跃强顾正飞
- 退火处理对Dy_4(Co_(21)Cu_(79))_(96)颗粒膜结构和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 2012年
-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Dy_4(Co_(21)Cu_(79))_(96)颗粒膜,研究薄膜的巨磁电阻(GMR)效应及磁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微观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四探针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薄膜的磁电阻和磁性能.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态的薄膜形成了单相亚稳态面心合金结构,退火处理将促进Cu和Co的相分离.磁电阻测试发现:所有不同成分的Dy_x(Co_(21)Cu_(79))_(100-x)(x=0,4,8,9,12,14)薄膜样品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不断增大,当达到最佳退火温度之后,GMR值又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退火温度为425℃时,Dy_4(Co_(21)Cu_(79))_(96)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达到最大,GMR值为-4.68%.退火前后样品磁滞回线的变化表明薄膜中发生了从超顺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矫顽力H_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 武小飞成钢陈伟杜玉松马垒耿胜董张跃强顾正飞
- 关键词:巨磁电阻效应退火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