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琼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暴雨
  • 3篇云图
  • 3篇强对流
  • 3篇强对流天气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卫星云图
  • 3篇雷达
  • 3篇降水
  • 3篇大到暴雨
  • 2篇东北部
  • 2篇动量下传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特征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雷达回波
  • 2篇回波
  • 2篇降水过程
  • 2篇北部
  • 1篇地质

机构

  • 13篇青海省气象台
  • 2篇青海省雷电灾...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青海省防灾减...

作者

  • 13篇马琼
  • 6篇田成娟
  • 4篇朱玉军
  • 3篇朱平
  • 2篇刘雪梅
  • 2篇马学莲
  • 1篇马元仓
  • 1篇李有宏
  • 1篇扎西才让
  • 1篇张青梅
  • 1篇曹晓敏
  • 1篇李生辰
  • 1篇魏国财
  • 1篇蔡忠周
  • 1篇张吉农
  • 1篇张海宏
  • 1篇马海超
  • 1篇沈晓燕

传媒

  • 3篇青海科技
  • 2篇青海环境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灾害学
  • 1篇青海气象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年7月20日~21日青海省东部一次大到暴雨降水过程分析与模式检验被引量:1
2018年
2018年7月20日8时至21日08时,青海东部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共计418个测站出现降水,其中小雨263个、中雨113个、大雨41个和暴雨1个。降水中心位于海东及黄南北部。暴雨出现在尖扎县马克唐镇勒见村50.8mm、大于40mm降水出现在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45.1mm、尖扎县马克唐镇娘毛龙哇村43.9mm、尖扎本站43.6mm、互助县松多乡42.1mm、尖扎县昂拉乡40.3mm。本文对此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模式检验。
郭延彬马琼朱玉军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一次引发洪涝灾害的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7月22日下午发生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中东部地区交汇是诱发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地面辐合线在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的稳定维持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过程发生前,中层有冷平流,低层为冷暖平流的分界处,低层比湿在10g/kg以上;红外云图表现为不断有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加强,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TBB为-41℃以下,雷达回波在55dBz以上,高度伸展到12km以上,存在明显的径向辐合;加密自动站的辐合线与强对流发生区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田成娟欧建芳刘雪梅马琼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青海湖及西宁地区强阵风天气动量下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2018年12月5日青海湖及西宁地区强阵风天气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强气压梯度和强变压梯度的共同动力作用是地面强阵风形成的背景条件。强阵风出现在午后气温较高、湿度较低且地面气压较低的时段。午后深厚的干热对流使高空急流北侧下沉气流将动量下传至对流层中层后向近地面层进一步有效下传,导致地面阵风增大。
马学莲马琼张吉农甘璐
关键词:动量下传
青藏高原东北部两次大到暴雨雷达和云图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常规观测、NCEP/NCAR1°×1°再分析、自动站、西宁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及TBB资料,对2015年6月19~20日(简称"6.19")和2015年8月1-3日(简称"8.1")发生在青海省东部的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场、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及TB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地面有冷空气从河西走廊扩散南下,伴有辐合线.(2)"6.19"是混合云系造成,水汽图像上表现为白亮、密实的区域,TBB>-33℃,"8.1"为结构紧密、呈椭圆形的中尺度对流云团,TBB<-73℃.(3)"6.19"为混合型降水回波,"8.1"为"S"型回波,强度达到55dBZ,强中心高度15km,形成"列车效应",0℃层高度偏高,有逆风区存在,"S"型气旋性的辐合等典型的强降水单体回波的特征,VIL经历了两次爆发式的增长及突然降低的现象.
田成娟朱玉军马琼朱平
关键词:大到暴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
2022年8月青海东部一次极端性降水过程的成因分析
2023年
2022年8月27日青海东部出现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多地超过日极端降水阈值,玉树突破历史极值,导致部分乡镇道路、房屋、帐篷、砂石路及沿途网围栏被冲毁,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卫星云图、双偏振雷达及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对此次降水过程的极端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雨过程具有一定的极端性,青海东部地区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北部前期降水主要是高层有短波扰动,低层偏东风辐合和冷空气渗透触发了一定的不稳定能量产生了对流性降水,后期降水是由于短波扰动配合冷空气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南部降水是由于高层风向切变,低层东南风风速迅速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所产生的暖区降水。
马琼邢子毅马晓真张宁瑾朱玉军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自动站、NCEP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成因;Ki>32℃区域与强对流区域相对应;水汽特征为高层干冷,中低层暖湿,水汽通量在6~8 g/s;红外云图为云团结构紧密,边界清晰,近似椭圆状的中尺度对流云团,TBB<-73℃的区域和梯度大值区与短时强降水的落区相对应。
田成娟魏国财朱平蔡忠周马琼
关键词:气象强对流天气卫星云图
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西宁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NCAR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雷达回波表现为弓形回波,伴有持久的中气旋,最强回波可达65 dBz以上,顶高17 km以上,VIL在30~40 kg/m^2,是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均出现了不连续线,强降水发生时出现气压上升、相对湿度突升,温度突降特征,气压与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位相相反,强降水发生在辐合线的附近。
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雷达特征中尺度特征
青海高原暴雨的形成条件与基本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综合运用2007-2017年青海省52个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ERA-interim 0.5°×0.5°以及FY-2卫星TBB资料,对青海地区暴雨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青藏高原低涡切变(以下简称低涡切变)是影响青海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将青海暴雨类型划分为副高边缘型、副高控制型和低涡切变型三种。研究表明:(1)南亚高压中心位置位于青海南部或四川北部,且副高西脊点位于90°E-100°E,32°N时,有利于副高边缘型和副高控制型暴雨的形成;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南,位于西藏时,有利于低涡切变型暴雨形成。(2)形成暴雨的对流系统主要有低空急流影响下的移动性对流单体,副高控制下原地生消的非移动性对流单体以及高原切变线维持下的多单体合并。(3)副高边缘和副高控制型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地区,低涡切变型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其次是中纬度西风带地区。(4)副高边缘型暴雨具有典型的锋面降水特征,暴雨区出现在θ_(se)等值线向北倾斜密集区,以混合性降水为主,平均降水持续时间为12 h;副高控制型暴雨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降水效率高,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平均降水持续时间为6 h;低涡切变型暴雨的发生环境也具有斜压锋区特征,但θ_(se)等值线相对稀疏,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平均降水持续时间为18 h。
李生辰张青梅沈晓燕马海超张海宏马琼
关键词:暴雨降水特征
2021年10月19日至20日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2022年
利用高空、地面资料、模式资料对2021年10月19日至20日青海海西东部、青南地区大部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为秋冬转换期间的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降雪量大且南强北弱、降雪范围广、相态复杂。2)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切变线,强降水区位于南支槽前暖湿气流与北部南下冷空气的交汇处。3)此次过程水汽条件优越,海西东部、青南大部低层比湿达到5~6g·kg^(-1),中高层达到3~4g·kg^(-1),水汽辐合上升明显,配合有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是大到暴雪产生的关键。4)各家模式预报较为稳定准确,可预报性强。5)此次过程为一次典型的南支切变型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需关注高原系统的移动路径以及水汽输送强盛的高湿区。
曹晓敏晁乾红马丽赵明璐马琼
关键词:暴雪水汽条件
2020年3月11-12日青海大部地区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分析
2023年
利用2020年3月份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分析了3月11-12日青海大部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此次大风沙尘天气发生在200 hPa急流维持、500~700 hPa冷平流明显的环流背景下,而地面冷锋过境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2)从垂直速度、散度、涡度等物理量分析来看,西宁附近东西方向上构成了东部高空辐合、地面辐散,西部高空辐合的锋面次级环流,增强了锋后下沉运动的发展;(3)此次过程中大气层结在白天趋于不稳定,地面至500 hPa接近干绝热,导致湍流活动强,动量下传强,地面风速大,是青海省比较典型的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结果可为未来类似大风沙尘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巨海晨扎西才让马学莲马琼王有莲王成雄
关键词:次级环流动量下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