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欣

作品数:5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园林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规划
  • 2篇风景园林
  • 1篇山地住区
  • 1篇生态基础设施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量
  • 1篇住区
  • 1篇基础设施
  • 1篇管控
  • 1篇规划管理
  • 1篇洪水调节
  • 1篇放量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土地
  • 1篇城市土地利用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黄欣
  • 4篇颜文涛
  • 1篇邹锦
  • 1篇闫水玉
  • 1篇王云才

传媒

  • 2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风景园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与实施途径被引量:26
2017年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影响生态格局和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福祉。通过探讨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识别与量化的规划分析、融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规划内容、关联社会网络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管制政策4个方面,尝试构建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通过将生态服务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结合,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传统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途径。
颜文涛黄欣黄欣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规划
山地住区规划要素与碳排放量相关性分析——以重庆主城住区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山地环境下住区特征分析,采取部门走访、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典型样本住区碳排放相关数据,构建山地住区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测算所得样本住区碳排放量与规划要素的相关关系,包括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筑要素、路网格局和绿地碳汇等技术性要素,以及居民收入、文化程度、住区低碳宣传等社会性要素,结合住区碳排放结构分析结果,探寻山地住区低碳规划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规划策略。
黄欣颜文涛
关键词:山地住区碳排放量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协同治理被引量:1
2023年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治理逻辑、治理结构和实施路径3个方面,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从功能协同、社会协作、管理协调3个维度,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践框架。从国家层级、城市群层级和都市圈层级3个层级,探讨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目标、定位和策略方向。最后,从优化制度环境、建立社会基础和提升治理时效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保障。
黄欣闫水玉颜文涛
关键词: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需测度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9年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可提供高效且可获取的洪水调节服务,其供需测度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可为城市土地利用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为研究对象,梳理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概念内涵、主体构成和尺度关系。回顾了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测度方法,包括土地利用测度法、生态系统测度法和洪水调蓄模型法等供应水平测度方法,以及风险评估法、洪水淹没模型法和经济损失法等需求水平测度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构建了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分析框架,通过供需数量均衡和空间匹配将供需关系分为四种情景,对应服务动态平衡、调整服务供需水平和服务流动机制3种调控手段。从服务测度重点、动态变化分析、供需阈值效能、服务流动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决策研究有所启示。
颜文涛黄欣王云才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洪水调节
如何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雨洪灾害——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0
2018年
从土地利用规划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机制以及雨洪管理目标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与行动两个方面梳理了目前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中,土地利用与雨洪过程之间的双向影响机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对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机制等还需进一步深入,土地利用的雨洪承灾能力评价体系、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及其关键控制要素体系等亟待构建。基于已有研究及其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趋势和未来的研究议题,包括雨洪承灾能力评价、土地利用动态调适机制以及强调评估与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框架。
颜文涛黄欣
关键词:承灾能力土地利用规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