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基于外部失衡的视角
- 2024年
-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 汪青杨权刘文华陆茸
- 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外部失衡
- 行政区划调整对土地市场的影响研究
-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行政区划调整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近10年来的城镇化历程为研究区间,围绕以促进大城市发展为目的的“撤县设区”政策和以支持小城市发展为目的的“撤县设市”政策,结合微观土地...
- 刘文华
-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撤县设市工业用地价格住宅用地价格
-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制度障碍研究——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 中国是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其他因素,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延长。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
- 刘文华
-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社会结构
- 移民的持久影响:来自新疆兵团屯垦的证据
- 2023年
- 本文研究早期大规模移民对中国新疆发展的长期影响。20世纪50-80年代,分布在中国天山南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陆续成立14个师部,承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援疆人员。通过收集整理新疆地区各县市1947-2010年人口普查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在兵团师部驻扎后,其所在县市表现出持续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在50年后的人口自由迁徙阶段,兵团的积极效应依然存在。机制分析表明,历史上人口迁移能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因为在路径依赖下人口迁移产生的自我强化效应,而且是因为与时俱进的制度改革激发了当地的内生发展动力。
- 刘文华
- 关键词:移民制度环境屯垦戍边
- 撤县设市、行政扩权与工业用地价格被引量:3
- 2022年
- 本文使用2013—2019年中国土地网的交易数据,以撤县设市为外生冲击,分析了行政扩权对工业用地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市提升了以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价格出让的工业用地的比重,并且导致工业用地价格降低了约9.60%。实证结果不支持土地供应增加导致地价下降的假说。进一步分析发现,撤县设市增加了以非“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比重,削弱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本文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级政府在撤县设市后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通过干预工业土地转让降低了工业用地价格。
- 刘文华谢婷肖伟
- 关键词:撤县设市工业用地土地出让方式新型城镇化
- 土地要素的空间配置与城镇化提速——基于边界断点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土地要素的空间配置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年之后东部地区土地供应收紧为政策背景,使用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地理断点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对当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边界两侧50千米之内的县(市、区)在2000年以前具有相似的初始城镇化水平和地理特征,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收紧后当地的城镇化速度大约下降了10.8个百分点。机制分析表明,收紧城市土地供应提高了当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用地成本,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了当地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畅通土地要素跨区域配置对于挖掘城镇化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文华
- 关键词:城镇化速度
- 县域城镇化的创业效应——基于政府和市场的多维分析
- 2024年
- 加快县城建设对于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要素集聚理论为基础,利用2013年后的撤县设市为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当地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升级为县级市后当地每年平均增加了92家工商企业。将创业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撤县设市对超过50%的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批发零售业中的创业效应最强,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新增企业最多,每年超过35家。机制分析表明,县级市通过主动增加土地供给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外部支持,提高了县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能力,激发了居民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县域城镇化的创业效应依赖于被撤县的空间位置和人口规模。文章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 刘文华周雯玟贺泽凯
-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撤县设市创业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