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现状被引量:4
- 2016年
- 中低位直肠侧方淋巴结引流的客观存在使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清扫成为必要。近年来,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成为研究热点,其临床意义及疗效等方面存在争议。本文阐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本质和重要性,深入了解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现状及进展,以揭示直肠癌进一步治疗的趋势和方向。
- 陈占旗花瞻邓周录唐弢王鹏白松
-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
- 甲状腺癌手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09月到2019年07月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未留置引流管的75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15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的患者;第二阶段,包括14例患者,其中9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3例行单侧腺叶切除+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第三阶段,包括46例患者,其中44例行单侧腺叶或全甲状腺切除+单侧或双侧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5例患者中有分化型甲状腺癌74例(乳头状癌72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1例。第一、二和三阶段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16.67±28.07)分钟、(129.29±36.31)分钟和(153.91±35.8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4.33±47.09)mL、(29.29±24.09)mL和(28.70±15.0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0±0.77)天、(2.29±1.64)天和(2.30±1.41)天。仅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在手术平均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血肿形成、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分别发生1例(1.3%)、2例(2.7%)和30例(40.0%)。均无因术后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情况。术后随访12~76个月,其中对侧甲状腺新发肿瘤1例,淋巴结转移癌2例,死亡1例,死因为脑血管意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行单侧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加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安全和有效的。
- 陈占旗宁武唐弢邓周录花瞻
- 关键词:甲状腺癌引流并发症出血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4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8%和49.8%。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3.3%)
- 周雷介建政宋新唐弢王文跃
- 文献传递
- 超重和肥胖患者建立气腹新穿刺点的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患者经左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Meng’s点)穿刺建立气腹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采用Meng’s点穿刺建立气腹的40例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影像测定所有患者Meng’s点、Palmer’s点(左锁骨中线肋缘下3cm)和脐周(脐环上缘)的腹壁厚度,记录从开始腹腔给CO2到气腹压达到12mmHg的时间和进气量,观察术中腹壁及腹腔内脏器副损伤情况,记录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全组Meng’s点、Palmer’s点和脐周的腹壁垂直厚度分别为(3.73±1.26)cm、(3.97±1.36)cm和(4.19±1.73)cm,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97,P=0.38)。经Meng’s点建立气腹时气腹针成功穿刺时间为(11.08±1.35)s,从开始腹腔给气到气腹压达到12mmHg的时间为(65.00±8.70)s,进气量为(4.08±0.39)L。全组无明确术中副损伤,建立气腹均一次气腹针穿刺成功。结论对超重和肥胖患者经Meng’s点建立气腹方便快捷、安全可行。
- 孟凡强刘孝明刘海滨宁武张国超李超丰牛晋卫唐弢裴东坡王文跃杨志英
- 关键词:超重肥胖气腹穿刺点
- 巨大结肠息肉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附39例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巨大结肠息肉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127枚直径≥1cm的结肠息肉按大小分3组。其中巨大结肠息肉(直径≥3cm)39例,对其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回顾文献。结果:直径1~2cm的息肉共47枚,其中16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腔镜手术1例,其余肠镜下切除;直径2~3cm的息肉41枚,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枚,3枚开腹手术,12枚双镜联合手术,其余肠镜下切除;直径≥3cm的息肉39枚,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枚,9枚开腹手术,10枚双镜手术,其余肠镜下切除。本组巨大结肠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肠镜下切除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前2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在初次肠镜下切除的直径≥3cm的巨大结肠息肉,腹腔镜联合肠镜手术切除是较为妥善的选择。
- 吴剑箫牛晋卫赵长虹花瞻邓周录唐弢
- 关键词:结肠息肉腹腔镜结肠镜病理学癌变
- 胃肠间质瘤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近10年来,从事普通外科的医生对于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认识已由陌生走向熟悉。其中2000年开始应用于GIST临床靶向治疗的伊马替尼,更是开创了实体瘤靶向治疗的先河。而且,伊马替尼在GIST的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外科手术治疗结合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GIST治疗的公认模式。
- 牛晋卫唐弢
-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普通外科伊马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