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东方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浮选
  • 6篇煤泥
  • 4篇硅酸
  • 4篇硅酸钠
  • 4篇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乳液
  • 3篇黏土矿物
  • 3篇细泥
  • 3篇煤泥浮选
  • 3篇蒙脱石
  • 3篇矿物
  • 3篇高灰细泥
  • 3篇高岭石
  • 2篇乳液稳定性
  • 2篇水玻璃
  • 2篇仲辛醇
  • 2篇辛醇
  • 2篇浮选分离

机构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14篇徐东方
  • 12篇朱书全
  • 8篇崔浩然
  • 2篇张晨曦
  • 2篇武昊
  • 1篇程敢
  • 1篇贾梦阳
  • 1篇毕洁玢
  • 1篇李大虎

传媒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炭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选煤技术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玻璃影响煤泥浮选效果的灰色预测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浮选过程中高灰细泥严重污染泡沫产品的问题,通过添加水玻璃作为抑制剂改善煤泥浮选效果,实验表明:水玻璃用量为1000g/t时,精煤灰分降低2.13%。在浮选试验基础上,采用灰色理论对添加抑制剂后的浮选效果进行预测,建立了水玻璃影响精煤产率和降灰效果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适合于水玻璃对煤泥浮选效果影响的预测。
徐东方朱书全朱志波崔浩然
关键词:浮选抑制剂水玻璃
水热提质对昭通褐煤理化特性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水热提质后煤的复吸程度、红外光谱、孔容测定,考察了水热处理对昭通褐煤表面性质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质终温是影响褐煤复吸程度的关键因素,300℃时煤样复吸率最低,仅为6%;褐煤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含氧官能团数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热提质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孔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强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曲线型波动,在5 MPa左右孔容达到极小值,在8 MPa时孔容最大。
徐东方贾梦阳朱书全武昊
关键词:分子结构孔结构
Na_(2)SiO_(3)强化煤和蒙脱石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难以与煤分离的难题,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定等方法,结合煤和蒙脱石浮选分离实验结果,研究了Na_(2)SiO_(3)强化煤和蒙脱石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Na_(2)SiO_(3)作抑制剂进行人工混合煤泥浮选实验,矿浆pH<6时,Na_(2)SiO_(3)水解产物以Si(OH)_(4)为主,此时对蒙脱石的选择性抑制效果更强,精煤灰分显著降低、精煤产率变化不大;矿浆pH>6时,Na_(2)SiO_(3)水解产物以SiO(OH)^(-)_(3)和SiO_(2)(OH)_(2)^(2-)为主,此时对煤和蒙脱石的抑制选择性变差,精煤灰分降低的同时、精煤产率也有所降低。同时,矿浆中添加抑制剂Na_(2)SiO_(3)后,煤和蒙脱石表面电位均发生负移且负电位均增大,导致煤和蒙脱石的相互分散效果增强;随着Na_(2)SiO_(3)初始浓度的增加,煤和蒙脱石表面Na_(2)SiO_(3)吸附量均逐渐增大,且蒙脱石对Na_(2)SiO_(3)的吸附量始终大大高于煤对Na_(2)SiO_(3)的吸附量。采用Na_(2)SiO_(3)作抑制剂用于实际煤泥浮选生产可显著改善浮选效果,精煤灰分可由16.22%降低为14.35%,且浮选精煤产率变化不大。
李大虎汪录徐东方王建忠荣令坤曹钊
关键词:水玻璃煤泥浮选黏土矿物
抑制剂在赵各庄矿业分公司选煤厂浮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降低赵各庄矿业分公司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以该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六偏磷酸钠、氟硅酸钠、水玻璃作为抑制剂,对该厂煤泥进行降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采用水玻璃作为抑制剂且用量为500 g/t时,浮选效果最好;结合抑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和选煤厂经济效益,该厂决定选用2.4玻璃作为抑制剂。
徐东方程敢李大虎吴盛兴毕洁玢
关键词:泥化高灰细泥抑制剂降灰
硅酸钠对高灰煤泥浮选影响研究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定和Zeta电位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硅酸钠在煤泥浮选中的降灰效果以及对细泥的抑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硅酸钠用量为1000g/t时,对细泥的抑制和分散效果最好,精煤中细泥含量最少,精煤灰分降低了1.9...
朱志波徐东方陈慧昀张晨曦朱书全
关键词:硅酸钠高灰细泥浮选
硅酸钠对高灰煤泥浮选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定和Zeta电位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硅酸钠在煤泥浮选中的降灰效果以及对细泥的抑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硅酸钠用量为1000g/t时,对细泥的抑制和分散效果最好,精煤中细泥含量最少,精煤灰分降低了1.91个百分点;接触角测定结果显示,浮选中添加了硅酸钠后,浮选精煤的接触角增大,达到108.84°,显著提高了浮选精煤的疏水性;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pH值为中性时,与硅酸钠作用后,低灰煤泥和高灰细泥表面电位分别降低了7mV和16.9mV,增大了两者间的静电斥力,有效减弱了高灰细泥在低灰煤颗粒表面的吸附。
朱志波徐东方陈慧昀张晨曦朱书全
关键词:硅酸钠高灰细泥浮选
硅酸钠对煤和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深入了解煤泥浮选过程中硅酸钠对黏土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机理,以煤和高岭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硅酸钠对煤和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 H值在7左右、硅酸钠用量为1 000 g/t时,煤和高岭石的分离效果最好,煤的可燃体回收率可达60.44%,灰分为8.03%;硅酸钠使煤和高岭石表面电位负移,增大了矿物间的静电斥力,p H值为中性时,煤和高岭石表面电位分别降低了6 m V和16 m V;XPS分析结果显示,与硅酸钠作用后,煤与高岭石表面Si原子相对含量增加,并且硅原子2P原子轨道(Si 2p)结合能变化值分别为-0.02、-0.19 e V,证明了硅酸钠在煤和高岭石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量的不同是造成硅酸钠选择性抑制的主要原因。
徐东方朱书全朱志波崔浩然
关键词:硅酸钠煤泥浮选高岭石黏土矿物
煤用起泡剂乳液稳定性研究与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起泡剂乳液乳滴粒径变化规律的探索,研究了乳化剂种类、用量、油水质量比以及剪切速率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起泡剂乳液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山梨醇酐油酸酯(Sapn80)与油酸钠(SO)复配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5的乳化剂,在乳化剂用量为3.5w%、油水质量比为3∶7、剪切强度为3000r/min时制备的起泡剂乳液粒径小且分布集中,乳液稳定性达到最佳,此时乳滴平均粒径(D_(50))为0.21μm、跨距((D_(90)-D_(10))/D_(50))为0.29。油水两相在剪切作用力下破碎成小液滴并呈分散状态,乳化剂通过降低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帮助形成小粒径液滴并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界面膜阻止液滴聚并,维持液滴的分散状态,使乳液稳定存在。
崔浩然朱书全陈慧昀徐东方
关键词:起泡剂乳液稳定性
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试验和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考察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较多时会对煤泥浮选产生不利影响,高岭石含量达到20%,精煤回收率降低18.70%;低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抑制高岭石上浮而对煤影响较小,高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失去选择抑制性;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 000 g/t时,能使煤和高岭石的Zeta电位分别从-25 m V、-39 m V移至-32 m V、-57 m V,增强了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同时,六偏磷酸钠水解形成的大分子吸附于高岭石表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排斥力,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空间稳定化作用能。
徐东方朱书全朱志波崔浩然
关键词:六偏磷酸钠浮选高岭石DLVO
硅酸钠对煤和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煤泥浮选过程中硅酸钠对黏土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机理,以煤和高岭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硅酸钠对煤和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7左右...
徐东方朱书全朱志波崔浩然
关键词:硅酸钠煤泥浮选高岭石黏土矿物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