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严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碎屑
  • 2篇碎屑锆石
  • 2篇中亚造山带
  • 2篇锆石
  • 2篇物源分析
  • 1篇东准噶尔
  • 1篇兴蒙造山带
  • 1篇杂岩
  • 1篇哲斯组
  • 1篇舍勒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纪
  • 1篇碎屑岩
  • 1篇碎屑锆石U-...
  • 1篇盆地
  • 1篇拼合
  • 1篇晚古生代
  • 1篇温都尔庙群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徐严
  • 3篇韩宝福
  • 2篇廖闻
  • 1篇徐备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额尔齐斯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拼合时限的制约
2024年
额尔齐斯杂岩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之间,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2个地体的构造拼合事件。为约束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的拼合时限,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探讨沉积物源。从变碎屑岩样品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54 Ma。在综合分析新的和已发表的碎屑锆石和区域构造年代学资料后,认为在额尔齐斯杂岩中,除同时以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为物源和以东准噶尔地体为单一物源的2类晚石炭世同碰撞沉积外,还可能包括较早以阿尔泰地体为单一物源的被动陆缘沉积,表明额尔齐斯杂岩形成时,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已经拼合。
李昂徐严韩宝福廖闻
关键词:物源分析碎屑锆石
内蒙古西部温都尔庙群的时代及其在中亚造山带中的位置被引量:24
2016年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417 Ma和444 Ma。结合已有的锆石年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温都尔庙群的发育时代可能为500~415 Ma。根据温都尔庙群的物质组成,推测其形成于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周围的大陆边缘海域并命名为温都尔庙洋,代表我国境内早古生代时期的古亚洲洋。根据碰撞造山带理论探讨了温都尔庙群的构造位置,提出在早—中古生代时期,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发生了向南部华北地块和向北部兴安—艾力格庙地块的双向俯冲,其主体部分形成南、北两个加积楔,而其边缘部分卷入南、北混杂岩带成为基质,因此温都尔庙群的褶皱及变质历史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演化过程。对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的研究表明,温都尔庙群的前寒武纪物源特征与蒙古国下古生界的相似,而与华北陆块显著不同,表明温都尔庙群的物源很可能来自华北陆块之外的前寒武纪古陆。
徐备徐严栗进李群生
关键词:温都尔庙群中亚造山带
哈萨克斯坦大陆北缘石炭纪中期关键构造不整合:对西伯利亚-劳俄拼合的限定
西伯利亚(Siberia)大陆与劳俄(Laurussia)古陆的拼合是劳亚(Laurasia)古陆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同时对盘古(Pangea)超大陆的聚合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古地理重建一般认为西伯利亚大陆与其南侧劳俄古陆...
徐严韩宝福李王昂
关键词:不整合石炭纪
西准噶尔阿舍勒阔尔勒斯地区石炭系—下二叠统沉积环境变迁及物源被引量:3
2020年
在西准噶尔阿舍勒阔尔勒斯地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与下伏黑山头组和上覆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而在黑山头组顶部、姜巴斯套组底部和哈尔加乌组顶部的砂岩样品中,最年轻碎屑锆石组给出的年龄分别为328 Ma(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期)、318 Ma(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和297 Ma(早二叠世阿瑟尔期)。显然,姜巴斯套组的时代不是早石炭世,建议将其归为上石炭统莫老坝组。黑山头组顶部为含海相碎屑岩;莫老坝组只保留了下部退积型充填序列,缺失上部进积型充填序列,是准噶尔残余洋盆于晚石炭世消失并发生构造抬升和剥蚀所致;哈尔加乌组为典型的陆相沉积。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均为近源沉积的产物,各组中最年轻的锆石来自同时代的火山岩。
孙浩徐严韩宝福廖闻李昂陈超强江世豪
关键词:西准噶尔物源分析碎屑锆石
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伸展构造环境的证据:内蒙古双井地区哲斯组沉积学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本研究从沉积学与年代学角度切入,聚焦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末期的演化历史。以内蒙古双井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陆源粗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剖面实测、岩相古地理分析及锆石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厘定其沉积时限与沉积构造环境,以探讨晚古生代末期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哲斯组的2个砂岩样品的最年轻谐和锆石组的谐和年龄分别258. 1±1. 9Ma与261. 6±1. 7Ma,在误差范围内相等,限定了研究区内哲斯组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约为260Ma,处于中二叠世末的Capitanian期;其主要物质来源包括华北板块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弧及中-晚泥盆世西别河组。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哲斯组所处沉积盆地类型为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裂谷盆地,早期具有短时间内快速充填巨厚层粗碎屑沉积的补偿盆地特征,并伴有活跃的同沉积火山与构造活动,发育近岸水下扇相沉积;晚期逐渐转变为过补偿盆地,发育陆相干旱型冲积扇相沉积;表现出沉积环境由海相变为陆相、碎屑物供应充足且近源低成熟度碎屑增多的盆地充填过程。根据沉积相组合及展布、沉积年龄与碎屑锆石主要结晶年龄间隔等特征,结合研究区存在双峰式火山岩及碱性岩带等证据,哲斯组应代表晚古生代末期的裂谷盆地沉积。上述研究提供了中亚造山带东段二叠纪发生陆内伸展过程的证据。
徐严颜林杰张佳明栗进姚仲伟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哲斯组裂谷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