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耀炜 作品数:10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快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方法建立 2024年 目的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快速检测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建立检测体系,设计四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滑念珠菌)特异性引物探针;(1)对无模板对照(no tmplate contral,NTC)样品进行检测,确定空白限(limit of blank,LOB)范围和阳性判断值;(2)通过对阳性样本进行稀释,每个浓度梯度各进行10次重复提取检测,确定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范围;(3)重复检测稀释后的样本,确定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范围;(4)对阳性样品进行梯度稀释,确定线性范围;(5)通过2个高低浓度的阳性样本提取检测,进行12次重复性测试,计算结果浓度对数值的变异系数(CV);(6)通过具有真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评估方法可靠度。结果ddPCR检测念珠菌LOB在0~81 copies/mL之间,阳性判断值为≥3个阳性微滴;LOD为3×10^(2) copies/mL;LOQ为3×10^(2) copies/mL;不同浓度梯度检测线性范围是3×10^(2)~3×10^(7)copies/mL,相关系数为:白色念珠菌R^(2)=0.9995、光滑念珠菌R^(2)=0.9989、近平滑念珠菌R^(2)=0.9994、热带滑念珠菌R^(2)=0.999;结果浓度对数值的CV<5%,满足精密度要求;通过检测建立方法初步验证临床标本,结果与临床培养结果一致。结论ddPCR对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 何志捷 李伟超 何铭辉 陈晓彤 林钊 植耀炜关键词:侵袭性念珠菌病 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早期血药谷浓度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替考拉宁具有很强的抗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活性,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它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及较低的肾毒性,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2]。替考拉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90%,清除半衰期长(30~180 h),血清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替考拉宁含量少,且需要较长时间达到稳定的血药谷浓度水平,故需要负荷给药[3]。目前研究认为,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水平(即连续给药后再次给药前采血测定的药物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对于大部分严重感染患者,建议血药谷浓度>10 mg/L,对于骨和关节感染、心内膜炎及体内植入物感染等患者,建议血药谷浓度>20 mg/L[4]。在脓毒症患者中,MRSA是主要的致病菌之一[5]。然而由于脓毒症患者可能存在休克,或经过液体复苏,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多器官功能损害,替考拉宁的药物代谢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故脓毒症患者中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水平分布情况仍有待研究。本文总结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52例静脉使用替考拉宁的患者血药谷浓度水平,以指导替考拉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植耀炜 彭鹭 张永浩 周明根 邹子俊 李伟超 何志捷关键词:血药谷浓度 革兰染色 替考拉宁 抗生素后效应 低蛋白血症 心内膜炎 抽吸式牙刷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16年 要目的:观察抽吸式牙刷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的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抽吸式牙刷进行121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进行口腔护理,使用口腔护理效果评价表进行口腔护理后评分,比较两组患者15腔护理后口腔清洁情况;综合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口腔清洁度、操作时间、所需人力。结果:观察组在清除口腔异味、污迹、液状的胃内容物、食物残渣、减少口腔真菌感染及溃疡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15腔清洁度好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所需人力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抽吸式牙刷应用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能提高口腔清洁度,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叶金兰 莫红平 黄春荣 植耀炜 谭焯筠 冯艳冰 王倩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替考拉宁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66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水平。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脓毒症静脉滴注替考拉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构建替考拉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采用二房室模型拟合所收集的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数据。替考拉宁中央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45 L/min,外周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72 L/min,中央室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39.74 L,外周室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152.41 L。逐步回归法筛选协变量结果显示,血清肌酐、总蛋白及乳酸对替考拉宁的中央室清除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二房室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较好预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为后续优化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何志捷 何志捷 植耀炜 李方义 李方义 邹子俊 鲍强关键词:替考拉宁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群体药代动力学 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在重症患者肠道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和细菌内毒素(BT)水平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功能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7例患者在入科24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采用二胺氧化酶/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分析ICU重症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胃肠功能障碍将ICU重症患者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胃肠功能障碍组。非胃肠功能障碍组与胃肠功能障碍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6.33±9.55 U/L、16.46±22.6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乳酸水平分别为11.66±12.36 mg/L、24.32±16.49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34±10.17 U/L、11.43±9.7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二胺氧化酶与APACHE II评分:r=0.427,P=0.01,D-乳酸与APACHEⅡ评分:r=0.53,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与APACHE II评分:r=0.451,P<0.001。结论 ICU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患者APACHE 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监测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活性可作为评估ICU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何志捷 植耀炜 黄超泰 周明根 邹子俊 李伟超关键词:二胺氧化酶 D-乳酸 细菌内毒素 危重症 医护院感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建立医护院感品管圈对降低 ICU 患者 VAP 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综合 ICU 患者34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12月综合 ICU 患者356例为观察 A 组,选择2015年1~12月综合 ICU 患者381例为观察 B 组,自2014年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患者实行管理,以降低 VAP 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VAP 的发生率逐年降低(P <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降低 ICU 患者 VAP 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莫红平 李颖雅 肖秀红 黄月华 李伟超 李慧玲 何敏莹 植耀炜 徐凤琴关键词:品管圈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栓弹力图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的脓毒症患者57例,根据SOFA评分分为A组(SOFA≥10分)(26例)和B组(10分>SOFA≥2分)(31例),另外选择同期非脓毒症且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取静脉血检测TEG,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TEG检测指标。结果各组TEG检查结果比较,凝血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A组>C组>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α角)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和硬度(MA值):A组 朱建宏 邹子俊 植耀炜 黄灿霞 李牧 郑咏仪 何志捷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脓毒症 病情评估 SOFA评分 成人脓毒症患者骨髓细胞学特征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骨髓细胞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住院,诊断为脓毒症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57例患者的骨髓象特征,分析其与外周血血象、感染指标、临床转归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象表现多样,白细胞计数从极度降低到明显升高不等,多表现为中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骨髓象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为主,占82.5%(47/57),少数患者增生减低;粒红比例升高,多表现为中性杆状粒比例下降,中性分叶粒比例升高,伴部分中性粒胞浆颗粒增粗、增多或可见空泡,部分可见过分叶现象;部分伴有网状吞噬细胞增多,可见噬血现象;多数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阳性率和积分升高。脓毒症患者骨髓粒系增生情况与外周血粒细胞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存在正相关(r=0.324、0.574,P均<0.05);大肠杆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密切相关(χ^(2)=13.434,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多为感染较重阶段,感染发展至脓毒症,骨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呈耗竭状态,部分增生明显低下,其与外周血象、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与骨髓巨核细胞功能直接相关,脓毒症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成熟障碍为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之一。此外,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多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 赵继伟 曾志芬 曾红华 张萌 李玲玲 何志捷 植耀炜关键词:脓毒症 骨髓细胞学 外周血象 血小板减少 血清二胺氧化酶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共58例;患者在入科24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采用二胺氧化酶试剂盒(酶法)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并分析其在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患者组患者血清DAO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组[(18.3±13.68)U/L vs(3.8±4.10)U/L,P<0.05];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高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组[(25.03±4.85)vs(17.97±5.83),P<0.05]。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共24例,其中死亡13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患者共34例,其中死亡4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组患者28天死亡率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组患者28天死亡率(54.17%vs 11.76%,P<0.05)。结论:血清DAO水平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II评分及死亡率相关,监测血清DAO水平可做为评估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指标之一。 罗志荣 植耀炜 曾俏君 周明根 邹子俊 李伟超 何志捷关键词:重症肺炎 二胺氧化酶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