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民国报刊中的云冈石窟被引量:1
- 2018年
- 云冈石窟是北魏开凿保存至今集考古、历史、佛教、艺术等方面价值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以后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报刊是反映云冈石窟变迁的重要媒介,因此笔者以民国报刊这一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云冈石窟,主要从石窟的形制变迁、学术研究、修缮保护和旅游参观四方面深入阐释,以期体现民国时期云冈石窟的丰富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对云冈石窟的进一步研究。
- 王志芳薛栋阁
- 关键词:形制学术游历
- 大同地区婚礼习俗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婚俗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文化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同地区在继承西周以来"六礼"的同时,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既有胡汉交融的两面性,又有时代发展的历史印记,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王志芳
- 关键词:婚俗仪式文化
- 山西壶关地区圆锁习俗探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圆锁”,也称“开锁”、“圆十五”、“圆辫”,指摘除孩子出生时所佩戴的长命锁,是象征孩子长大的一种礼俗仪式.这种礼俗是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一种区域性的地方民俗,主要流行在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带.以山西为起源地的圆锁仪式,由于地区不同,在圆锁年龄上有所区别,比如大同地区为12岁,壶关地区为14岁,总体来说圆锁年龄在12~15岁.古时,圆锁的举办有一套相当繁琐的仪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仪式逐渐简化,同时注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不同特色.圆锁礼一方面表达了父母长辈对孩子未来生活富足与平安的期望;另一方面,它是中国孝道的自然传承,是一种亲情教化,赋予了孩子成长的责任与担当.
- 王志芳
- 关键词:习俗
- 大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以浑源县为例
- 2016年
-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就非常丰富,而处于胡汉交界地区的大同浑源县,其端午习俗更富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因此,笔者选择浑源县作为研究端午节俗的突破对象,从当地端午习俗的源流、仪式、影响等方面具体分析,以点见面,揭示大同地区端午节俗的整体变迁特点,及其对当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 王志芳
- 关键词:端午节风俗
- 唐代以来云冈石窟修缮保护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云冈石窟是北魏定都平城后修建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其规模宏大、造像精妙、佛韵厚重而闻名于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无与伦比的瑰宝。但受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影响,石窟在北魏之后基本没有得到修缮保护,直至唐代随着社会趋于繁荣稳定才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系统梳理了唐代以来云冈石窟的修缮与保护轨迹,尤以辽代和清代的工程规模最大,这虽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用明显,但由于方法不够科学亦对石窟造成许多间接破坏。
- 王志芳
- 关键词:修缮
- 山西吕梁中阳县祭祖社会调查研究——以双梨村曹氏家族春节祭祖为例
- 2016年
- 祭祖是人类对祖先崇拜与感恩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它不仅是民众信仰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而且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值得深入研究。以中阳县武家镇双梨村曹氏家族的祭祖活动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当地祭祖进行深入调查,以系统探讨祭祖与农村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 王志芳
- 关键词:祭祖仪式
- 切勿让传统村落失去文化生命力被引量:6
- 2019年
- 面对传统村落文化生命力的不断消解,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成为当代传统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然而,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生命力激活与延续面临空心化与文化变迁、乡村旅游带来的伪复兴、景观文化破坏与同化、文化管理缺位、文本媒介缺失等困境,理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切勿让传统村落失去文化生命力。
- 王志芳
-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文化
- 传承与保护:民国以来云冈石窟修缮与保护被引量:5
- 2020年
-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历史悠久、价值丰富驰名中外。其从北魏建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饱经沧桑。在唐、辽、金、元、明、清及现代等各个时期都有关于云冈石窟的修缮保护记录。民国以来,云冈石窟由于社会、自然等因素影响遭到了巨大损毁,这一情况直到建国之后才得到改善,国家从加固、风化、水害、环境等多方面对石窟进行了修缮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云冈石窟随时间流逝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 王志芳段冰杰
- 关键词:民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