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颅多普勒
  • 2篇颅内
  • 2篇膜下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断层扫描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手术
  • 1篇内压

机构

  • 3篇常德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梅涛
  • 3篇肖为
  • 2篇徐立新
  • 2篇王蕾
  • 2篇阙思伟
  • 1篇王俊
  • 1篇邵丽华
  • 1篇贾若飞
  • 1篇王年华
  • 1篇冷海斌
  • 1篇钟晨
  • 1篇袁辉纯

传媒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T和MRI在颅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本研究观察CT和MRI在颅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颅脑手术后疑似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CT检查。经脑脊液培养,300例疑似颅内感染患者最终确诊54例,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比为61.11%,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占比为38.89%。最终CT诊断颅脑手术后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9.67%、准确度为79.33%;MRI诊断颅脑手术后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7.80%、准确度为87.00%。手术方式为开放式手术、手术次数超过1次、手术时间超过6 h、脑室外引流时间超过5 d会增大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06、2.160、1.626、1.694,P<0.05)。MRI对颅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引起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因素有多种,对此应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
贾哲勇李旭朝唐艳丽陈烈肖为梅涛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颅脑手术颅内感染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联合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
梅涛王蕾徐立新贾若飞冷海斌王俊阙思伟王年华钟晨盛文乾君姜尚军肖为
经颅多普勒早期预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脑缺血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ier,TCD)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致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前瞻性地对85例aSAH病例进行动态连续监测,经临床证实后分为迟发脑缺血(DCI)组和非迟发脑缺血(NDCI)组,并对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MBF,cm/s)、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中符合迟发脑缺血(DCI)组诊断30例(35.3%),其中56.7%的病例发生在起病6—8d以内;DCI组MBF较入院首测明显增加(t=23.847,P=0.000),H值增加不明显(t=0.733,P=0.468)。NDCI组MBF、PI值与入院首测无明显改变(t=0.547,P=0.585;t=0.573,P=0.568);GOS评分DCI组良好率显著低于NDCI组(x^2=11.5145,P=0.001),DCI组中残、植物生存率明显高于NDCI组(x^2=4.1098,P=0.043;P=0.041)。两组重残、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339,0.122)。结论经颅多普勒因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成为早期预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脑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
梅涛王蕾徐立新袁辉纯文江力肖为贾哲勇邵丽华阙思伟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经颅多普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