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晶晶
-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双镜联合治疗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胃体、远端胃肿瘤非溃疡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近端胃及胃体、远端胃肿瘤合并溃疡患者行双镜联合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标本送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为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及肌层、伴有脉管癌栓、肿瘤直径>20 mm、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的30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5例近贲门或幽门部位肿瘤患者行单纯胃大部切除术,43例患者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单纯胃楔形切除术。根治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占全部病例的11.5%,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切,更加体现了微创优势,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根治切除甚至全胃切除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焦桂良蒋志龙陆金亮邱晶晶常来徐建峰黄震张伟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检查胃镜检查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研究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并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57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入院行VVS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者为LMWH组(285例),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入院行VVS术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者为非LMWH组(290例)。观察2组患者DVT的发生及术后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情况,同时进行术前和术后5 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imer)检测;术后随访1个月,再次检测D-dimer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非LMWH组发生DVT 12例(80.0%),LMWH组发生DVT 3例(20.0%),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MWH组发生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分别为24、36例,LMWH组发生切口或(和)皮下瘀血、下肢肿胀或(和)疼痛分别为20、2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年龄≥60岁、心脑血管疾病、既往有下肢血栓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及CEAP分类≥Ⅳ级均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2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PLT、凝血功能指标(PT、TT、FG、APTT)及D-dimer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糖尿病、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既往有血栓史、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等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降低VVS术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 王涛张立洪孙思磊邱晶晶李杰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
- 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2013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4月75例患者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息肉,急性胆囊炎14例,急性胆囊炎伴穿孔2例。结果 7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转为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54.4 min(23~120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4.9±5.10)mL。术后疼痛轻,恢复快,3 d后出院。随访1~10个月,未出现出血、漏胆、胆管损伤、消化道损伤、切口疝等并发症。且瘢痕隐蔽,不易发现。结论改良后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经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焦桂良蒋志龙徐建锋邱晶晶陆金亮程志荣曹兵耿忠泽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