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帅帅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微反应器
  • 3篇共沉淀
  • 3篇共沉淀法
  • 3篇沉淀法
  • 2篇信号
  • 2篇节能
  • 2篇火锅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电磁炉
  • 1篇电路
  • 1篇信号处理
  • 1篇信号处理电路
  • 1篇信号放大
  • 1篇信号放大电路
  • 1篇声波检测
  • 1篇声信号
  • 1篇石结构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层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陈帅帅
  • 5篇蒋新
  • 3篇凌晨
  • 3篇李嘉祺
  • 1篇卢建刚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反应器研究陈化过程对铜锰催化剂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陈化过程是共沉淀法制备Cu-Mn复合催化剂的关键步骤,沉淀物在形成初期快速的结构变化过程是研究的难点和盲点。采用微反应器制备Cu-Mn催化剂,并利用延长管进行陈化以研究极短陈化时间对Cu-Mn沉淀物及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采用高倍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同陈化时间的沉淀物和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陈化过程中沉淀物中的MnCO_(3)在数分钟内快速完成了从无定形到结晶态的转变,而Cu^(2+)进入结晶态MnCO_(3)结构的过程需要数十分钟才能完成。结晶态MnCO_(3)的形成使Cu和Mn相互分离,而Cu-Mn复合碳酸盐的形成使得Cu-Mn分散性又逐渐变好。这导致了催化剂的结构参数呈现规律变化,使催化剂性能随陈化时间呈现先迅速变差后缓慢变好的规律。
方凯伦陈帅帅付家崴蒋新
关键词:微反应器陈化过程催化剂
微反应器中水层对Cu-Zn共沉淀过程的影响
2018年
探索了利用扩散反应的耦合制备更均匀的铜锌共沉淀物的方法。通过在微反应器中引入水层并调节水层占总流量的比例,制得了高催化活性的Cu/ZnO共沉淀催化剂。采用高倍电镜线扫(HRTEM/EDS)、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_2O化学反应法分析催化剂微结构的差异以及演变关系。结果显示,水层占比增加,初始沉淀物Cu-Zn分布更加均匀,陈化得到的前体中锌含量增大,焙烧得到的氧化物CuO和ZnO接触面积增加,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强,最终提升了催化剂催化活性。通过模型数值分析发现,Zn~)2+_较快的扩散速率部分抵消了其反应速率慢导致的不均匀性;随着水层占比增加,形成均匀沉淀的扩散-反应动态平衡区域增加,产物中均匀沉淀物的比例得以提高。
陈鑫超凌晨蒋新陈帅帅卢建刚
关键词:微反应器共沉淀法显微结构数值模拟
微反应器中超声对Cu-ZnO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超声改变微反应器中的流动混合情况,研究其对Cu-ZnO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研究沉淀物到催化剂的演变过程中不同超声强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强度增加,初始沉淀物中Cu-Zn分布更均匀,锌孔雀石前驱体中Zn含量增加。焙烧得到的氧化物中铜锌组分分散性更好、相互作用力更强,最终使催化活性升高。研究表明,在微反应器共沉淀过程中的条件变化导致沉淀物的结构差异,在后续结构演变过程中得以保持,并影响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陈帅帅陈鑫超凌晨蒋新
关键词:微反应器共沉淀法超声
声波检测免沸节能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声波检测免沸节能锅,包括锅体、电磁炉、声波检测沸点装置和功率控制装置;所述的声波检测沸点装置包括设于锅体内壁的声信号接收装置及设于电磁炉内的信号放大装置、采集装置A/D、信号处理装置,所述的功率控制装...
白清城李嘉祺易宁彤吴杰逊陈帅帅
文献传递
免沸节能火锅装置及其免沸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沸节能火锅装置及其免沸控制方法。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火锅侧壁上,温度传感器经导线与免沸控制组件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锅内温度检测,免沸控制组件先检测并记录锅内沸点,然后通过锅内温度与火锅沸点比较判断控制电磁...
白清城李嘉祺陈帅帅易宁彤王沛玥吴杰逊
文献传递
一种免沸节能火锅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沸节能火锅装置。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火锅侧壁上,温度传感器经导线与免沸控制组件连接,温度传感器探头端伸入到其锅内液体中,免沸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电磁炉内部的信号放大电路、A/D转化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IG...
白清城李嘉祺陈帅帅易宁彤王沛玥吴杰逊
文献传递
微反应器制备铜锰催化剂及VOCs催化燃烧特性研究
Cu-Mn催化剂是在大气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具有高催化活性的一类催化剂,其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NOx选择性催化还原和CO氧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共沉淀法是制备Cu-Mn催化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微反应器因其独特的流动...
陈帅帅
关键词:大气污染微反应器共沉淀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文献传递
沉淀过程对锰孔雀石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锰孔雀石中的Mn含量对其后续演变和Cu-Mn催化剂的活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搅拌釜反应器和微反应器制备了铜锰的碱式碳酸盐共沉淀物,研究了混合过程对Cu^2+、Mn^2+的共沉淀反应过程及共沉淀产物的后续演变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质谱联用(TG-M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分析了前体、催化剂的结构及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在混合较好的微反应器制备的样品中,锰孔雀石中的极限Mn质量分数为25%左右,明显高于文献研究从搅拌釜中得到的数值。通过对扩散-反应过程的分析发现,反应过程中的混合效果越好,制备得到的前体中锰孔雀石的含量越多且其中的锰含量越高。高锰含量的锰孔雀石在焙烧时会形成更多的Cu-Mn界面,进而产生更多的高温碳酸盐,最终的铜锰催化剂中Cu、Mn相互作用更强,催化活性更高。
陈帅帅陈鑫超凌晨蒋新
关键词:微反应器锰含量
微反应器共沉淀反应制备铜锰催化剂
2023年
在Caterpillar微反应器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铜锰比的共沉淀物,直接焙烧得到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沉淀物和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Cu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Mn3+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表面晶格氧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催化甲苯降解的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微反应器中的流动反应特性使得催化剂中的Cu、Mn保持良好分散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中Mn3+含量,此时表面晶格氧成为催化活性的制约因素。
付家崴陈帅帅方凯伦蒋新
关键词:微反应器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