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宝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14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黄芩
  • 6篇茎叶
  • 6篇黄芩茎叶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通路
  • 3篇结肠
  • 3篇黄芩汤
  • 2篇凋亡
  • 2篇药材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色谱
  • 2篇细胞
  • 2篇相色谱
  • 2篇小鼠
  • 2篇结肠癌
  • 2篇酒精

机构

  • 14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江苏卫生健康...

作者

  • 14篇严宝飞
  • 8篇段金廒
  • 7篇刘圣金
  • 4篇钱大玮
  • 3篇宿树兰
  • 3篇戴仕林
  • 3篇郭盛
  • 2篇朱振华
  • 1篇严辉
  • 1篇陈亚运
  • 1篇曾庆琪
  • 1篇付廷明
  • 1篇鲁学军
  • 1篇王迎
  • 1篇朱星宇
  • 1篇朱振华

传媒

  • 3篇中草药
  • 2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食品与药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BTF)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SBTF(5、10、20、50、100、200、400、600μg·mL^(-1))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BTF (80、120、160μg·mL^(-1))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SBTF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BTF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BTF对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BTF可明显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干预24、48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56.50、98.59μg·mL^(-1);SBTF显著提高HCT116细胞凋亡率(P<0.05、0.01);SBTF明显促进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SBTF显著降低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P<0.05、0.01);SBTF显著上调HCT116细胞的Bax/Bcl-2值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0.01),显著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SBTF可通过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侵袭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唐敏戴仕林周礼仕邵思颖严宝飞
关键词:黄芩茎叶总黄酮凋亡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U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共有峰,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黄芩地上茎叶资源循环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质谱检测采用负离子模式,电压3.0kV,离子源温度120℃,雾化温度400℃,雾化气800L/h。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UPLC-QTOF/MS对黄芩茎叶共有峰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了不同产地黄芩茎叶药材的19个共有峰,建立了UPLC指纹图谱。10个产地11批黄芩茎叶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各产地黄芩茎叶药材的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黄芩茎叶U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可更好的评价其质量,为黄芩地上部分资源价值的利用与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严宝飞朱邵晴宿树兰朱振华郭盛曾慧婷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黄芩茎叶指纹图谱UPLC化学模式识别
基于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机制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通过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0.45 g·kg^(-1))、黄芩汤组(9.1 g·kg^(-1)),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10 d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观察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等体征变化,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HE和PAS染色法分析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IL-6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和IL-6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肠明显缩短(P<0.01),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肠隐窝结构严重丧失,黏膜下层水肿明显,并伴大量炎症浸润,杯状细胞结构破坏严重,数量大量减少,结肠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和IL-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和IL-6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组小鼠体质量、DAI评分、结肠长度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改善(P<0.01),结肠组织病变、杯状细胞结构和数量均得到恢复,结肠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和IL-6蛋白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实现治疗作用。
严宝飞严宝飞陈灵刘圣金刘圣金王迎
关键词:黄芩汤小鼠
中药蜈蚣本草考证及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蜈蚣作为临床常用动物类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本文对蜈蚣的本草考证包括名称、产地、基原、捕捉期、炮制5方面和蜈蚣及其组方在皮肤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男科、呼吸科、骨科等各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蜈蚣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严宝飞严宝飞朱星宇陈亚运戴仕林杨月东刘圣金
关键词:蜈蚣本草考证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玄参药材干燥工艺被引量:7
2016年
为优选适宜玄参现代干燥工艺参数,该研究根据玄参传统干燥加工过程,结合现代干燥设备特点,将其模拟为以下3个阶段:控温干燥.缓苏。控温干燥。选择一段温度、风速及目标含水率,缓苏温度及时间,二段温度及风速7个因素,应用L18(3^7)正交设计进行干燥试验,加工得18批干燥样品;采用UPLC-TQ-MS测定各干燥样品及19批道地产地样品中梓醇、哈巴苷、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安格洛苷.C、桃叶珊瑚苷、哈巴俄苷、肉桂酸、熊果酸共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成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PcA)与能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阶段干燥温度60℃、干燥风速50Hz、干燥目标水分50%;第二阶段缓苏时间24h、温度20℃;第三阶段干燥温度60℃、干燥风速30Hz为最佳工艺。应用优选的玄参现代干燥工艺加工的药材,不仅外观与有效成分含量与收集的道地产地药材非常相似,亦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且可大幅缩短干燥加工时间,提高药材产地初加工的效率,可实现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规范化。
严宝飞朱邵晴李会伟朱振华郭盛鲁学军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玄参正交试验能耗
野黄芩苷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Scu)对人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40、80、120、160、200、240、280μmol·L^(-1)Scu对人结肠癌SW480和HCT116细胞以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小室侵袭实验检测Scu对SW480和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50、100、150μmol·L^(-1)Scu对SW480细胞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20、160、200、240、280μmol·L^(-1)Scu显著抑制SW480和HCT116细胞的活力(P<0.01),作用24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57.7和179.2μmol·L^(-1)。与空白组比较,50、100、150μmol·L^(-1)Scu组SW480和HCT116细胞划痕宽度均增大,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N-钙黏合素(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β-catenin、c-myc、周期蛋白(cyclin)D1和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cu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严宝飞严宝飞刘圣金凌旭恒刘嘉段金廒段金廒
关键词:结肠肿瘤野黄芩苷上皮-间质转化WNT信号通路
水飞蓟宾B在制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水飞蓟宾B在制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水飞蓟宾B在制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一种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药物,药物包括水飞蓟宾B。本发明表明了水飞蓟宾B在不降低小鼠进食...
付廷明严宝飞 赵天龙 仇濛朦 卢丹雅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氨基酸类成分的UPLC-TQ-MS分析与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建立黄芩茎叶中氨基酸类成分的UPLC-TQ-MS分析方法,对其所含的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黄芩茎叶中可利用的资源性化学物质及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同时分析9个产地共35批黄芩茎叶中的18种氨基酸类成分。应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5 mmol·L^(-1)甲酸铵、5 mmol·L^(-1)乙酸铵、0.2%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1 mmol·L^(-1)甲酸铵、1 mmol·L^(-1)乙酸铵、0.2%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3 min,10%A;3~9 min,10%→18%A;9~15 min,18%→20%A;15~16 min,20%→46%A;16~18 mn,46%A),流速0.4 m L·min^(-1),柱温35℃;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检测18种氨基酸类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法)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芩茎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类成分,不同产地间氨基酸种类几无差异,但含量差异较大,脯氨酸(Pro)、苏氨酸(Thr)、谷氨酸(Glu)、赖氨酸(Lys)、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甲硫氨酸(Met)、羟脯氨酸(Hpro)和瓜氨酸(Cit)的含量较低。甘肃兰州样品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14.75 mg·g^(-1);山西运城样品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1.46 mg·g^(-1)。各成分含量差异可能与地域有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准确高效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氨基酸类成分的方法,结果可为黄芩茎叶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严宝飞朱邵晴宿树兰朱振华郭盛曾慧婷钱大玮段金廒富莹雪
关键词:黄芩茎叶氨基酸
黄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多烯磷脂胆碱,8 mg·kg^(-1))、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采用高脂饮食饲喂12周造模。灌胃给药5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6(IL-6)、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23和IL-17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异常(P<0.01)。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肝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IL-6、RORγt、IL-23和IL-1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提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明显恢复(P<0.05,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得到纠正;上述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IL-23/IL-17轴治疗NASH。
严宝飞严宝飞戴仕林刘圣金王从成平凡
关键词:黄芩汤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黄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多烯磷脂胆碱,8 mg/kg)组及黄芩汤低、高剂量(5、20 g/kg)组,采用高脂饮食饲喂9周造模。ig给药5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采用HE染色法分析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低、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0.01),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转氨酶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明显降低(P<0.01),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气球样变得到纠正,炎细胞浸润减少。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较空白组发生变化;黄芩汤低、高剂量组大鼠肠道菌群较模型组sobs、heip和Shannon指数明显提升(P<0.05、0.01);在门和属水平上,黄芩汤高剂量组大鼠肠道菌群较模型组unclassified-f-Lachnospiraceae、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group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丰度明显升高(P<0.05、0.0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明显降低(P<0.05、0.01)。黄芩汤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上调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直系同源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富集的功能水平(P<0.05、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改善NAFL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发挥对NAFLD的治疗作用。
严宝飞严宝飞刘圣金刘圣金段金廒段金廒凌旭恒
关键词:黄芩汤非酒精性脂肪肝肠道菌群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