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于奇

于奇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胁迫
  • 8篇褪黑素
  • 8篇黑素
  • 8篇大豆
  • 6篇外源
  • 6篇旱胁迫
  • 6篇干旱
  • 6篇干旱胁迫
  • 3篇抗氧化
  • 2篇氮代谢
  • 2篇豆苗
  • 2篇豆种
  • 2篇碳氮
  • 2篇碳氮代谢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萌发
  • 2篇苗期
  • 2篇浸种
  • 2篇抗氧化系统

机构

  • 10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10篇于奇
  • 8篇张玉先
  • 6篇金喜军
  • 5篇王孟雪
  • 4篇任春元
  • 2篇冯乃杰
  • 2篇张明聪
  • 2篇郑殿峰
  • 1篇胡国华
  • 1篇王畅
  • 1篇赵晶晶
  • 1篇徐延辉
  • 1篇刘文彬
  • 1篇张洪鹏
  • 1篇梁晓艳
  • 1篇李东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褪黑素浸种对盐碱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为研究褪黑素浸种对盐碱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研究100μmol/L褪黑素浸种对不同浓度混合盐碱(NaCl和NaHCO3物质的量按1:1混合,配制为0、25、50、100、200mmol/L的盐碱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盐碱浓度提升,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鲜重和芽干重呈不断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不断上升趋势;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H2O2含量、O2^-产生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褪黑素浸种可提高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鲜重、芽干重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丙二醛、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综上所述,褪黑素浸种可以缓解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大豆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王明瑶曹亮于奇邹京南何松榆秦彬王孟雪张玉先
关键词:盐碱胁迫大豆褪黑素种子萌发
S3307对始花期和始粒期淹水绿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淹水胁迫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探究提高绿豆耐淹性的机制对绿豆抗涝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2017-2018年以耐淹性不同的绿豆品种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探究了烯效唑(S3307)对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生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特性参数均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始花期(R1期)淹水胁迫下绿豆的减产率为24.70%~33.63%,始粒期(R5期)减产率为18.07%~28.87%。2个绿豆品种均表现为R1期受淹水胁迫危害程度大于R5期,绿丰2号耐淹性强于绿丰5号。喷施S3307后显著提高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的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并显著降低了MDA含量。绿豆在R1期淹水胁迫下的缓解率为28.91%~52.34%,R5期缓解率为13.77%~27.36%。表明叶面喷施S3307可有效提高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的生理功能及光合能力,进而降低减产幅度,但不同淹水时期和绿豆品种对S3307的调控响应存在差异。
于奇冯乃杰王诗雅左官强郑殿峰
关键词:绿豆淹水胁迫光合作用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苗期光合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为研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的缓解作用,促进褪黑素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本试验以大豆抗线9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模拟干旱胁迫,设置不同浓度褪黑素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的调控效应,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干旱胁迫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100和200μmol·L^(-1)褪黑素处理促进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平均提高了8. 04%和9. 05%、6. 76%和9. 32%、13. 89%和11. 20%;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相对含水量,其中Pn在第7和第14天分别提高了22. 88%和54. 57%,39. 72%和57. 53%,Tr分别提高了37. 01%和18. 99%,59. 65%和45. 17%;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了膜脂过氧化水平,其中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1. 73%和23. 51%,19. 77%和15. 18%,MDA分别降低了37. 47%和26. 29%,33. 68%和19. 25%。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进而促进ROS的清除,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利于叶片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大豆幼苗耐旱能力。
邹京南金喜军王孟雪张明聪任春元于奇胡国华张玉先
关键词:大豆干旱褪黑素膜脂过氧化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鼓粒期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鼓粒期是决定豆科作物产量高低的关键生育期,为研究大豆鼓粒期干旱胁迫及褪黑素的调控效应,于大豆鼓粒初期进行干旱胁迫和褪黑素处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形态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参数和碳代谢指标。结果表明:鼓粒期干旱胁迫导致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显著减少,较对照分别减少了9.04%、6.21%、22.81%和27.44%。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Pn、Tr和Gs逐渐降低,Ci逐渐升高,叶片内的糖类物质含量(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逐渐降低,转化酶活性(酸性和中性)、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受到了显著的抑制。而施用褪黑素无论是在正常环境还是干旱胁迫下均可以改善叶片的光合参数,不同程度地增加大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终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褪黑素处理使正常环境下的大豆产量提高4.74%,使干旱环境下的大豆产量提高12.43%。但正常环境下施用褪黑素对大豆叶片糖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下施用褪黑素却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内的糖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表明褪黑素可以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曹亮王明瑶邹京南于奇金喜军张玉先
关键词:大豆鼓粒期干旱胁迫褪黑素光合产物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鼓粒期生理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20年
干旱胁迫降低大豆产量,探究提高大豆耐旱能力和降低产量损失的机制对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施褪黑素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和氧化损伤。本试验于2017—2018年研究叶面喷施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抗逆、碳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表明,外源褪黑素提高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膜损伤,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合能力的抑制,提高碳氮同化能力,最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产量损失。与干旱胁迫相比,褪黑素处理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两年平均提高了2.9%、0.8%和17.2%,产量(单株粒重)平均提高了14.7%。
邹京南于奇金喜军王明瑶秦彬任春元王孟雪张玉先
关键词:褪黑素大豆干旱抗氧化系统碳氮代谢
低温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萌发的影响,促进褪黑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绥农26为供试品种,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24 h(T24)和48 h(T48)后转移至4℃低温胁迫处理24 h,而后转移至常温继续发芽至7 d结束,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处理(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用褪黑素浸种相比,200μmol·L-1褪黑素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T24条件下第3天和第4天大豆发芽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2%和29%,而在T48条件下则表现为100μmol·L-1处理显著提高了第4天和第5天大豆发芽率,提高幅度分别为20%和39%; 1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发芽指数和芽鲜重,提高幅度分别为24. 6%和29. 6%,24. 7%和37%; 200和4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大豆芽SOD活性,提高幅度分别为281%和304%,1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CAT、POD、APX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6%和700%,138%和96%,500%和200%,184%和230%,70%和32%;可溶性糖含量在T24和T48条件下表现为200和400μmol·L-1处理最高,而MDA含量则表现为100μmol·L-1降低幅度最大。综合发芽率、芽形态和生理相关指标分析认为,褪黑素浓度100~200μmol·L-1效果最显著。
于奇曹亮金喜军邹京南王孟雪张明聪任春元张玉先
关键词:大豆褪黑素浸种萌发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光合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1
2019年
以'绥农26'为供试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外施100μmol·L-1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光合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随时间延长,干旱胁迫处理大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结荚数量减少,并最终造成产量降低,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不断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膜脂过氧化水平则不断升高;外源褪黑素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重、株高、叶面积和结荚数量并提高产量,缓解光合及叶绿素荧光下降,增加大豆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调节膜脂过氧化平衡(MDA、H2O2和相对电导率);褪黑素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Pn、Tr、Gs,分别提高14.1%~30. 0%、7. 3%~19. 6%、12. 4%~20. 3%,Fv/Fo、Fv/Fm、ΦPSⅡ和ETR分别提高3.5%~15.5%、5.4%~9.4%、2.6%~5.9%、3.0~18.2%;褪黑素处理籽粒鲜重、籽粒干重、籽粒数量、结荚数量和株高较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提高37.5%~51.4%、35.2%~150.0%、23.4%~42.1%、6.6%~28.7%、2.6%~9.6%,褪黑素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较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提高8.6%、7.1%、10.5%和6.5%。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并能缓解生长抑制,增强了大豆抵御干旱的能力并提高其产量。
邹京南曹亮王梦雪金喜军任春元王明瑶于奇张玉先
关键词:干旱褪黑素大豆生理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花期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背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长期干旱胁迫不仅对大豆生长造成不可逆转伤害还会降低产量。大豆对干旱胁迫的最敏感时期是在开花期和开花期后,花期是大豆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期开始阶段,干旱胁迫可导致开花延迟、脱落...
王明瑶邹京南于奇秦彬王孟雪张玉先
关键词:褪黑素大豆抗氧化系统碳氮代谢
文献传递
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大豆苗期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
2018年
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褪黑素(100 μmol/L)对大豆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提升SOD、CAT、POD、APX的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显著提高了SOD、CAT、POD、APX的活性。因此外源褪黑素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苗期抗逆能力。
邹京南金喜军曹亮何松榆于奇张玉先
关键词:褪黑素大豆苗期干旱胁迫抗氧化酶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以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7展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动素和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调节剂对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第30-39 d,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子粒的鲜重、干重、体积和可溶性糖含量。喷药后第48 d,不同品种子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德美亚1号激动素处理和德美亚2号烯效唑处理的调控效果较好。喷药后第30-48 d,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两个品种子粒转化酶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改善子粒的形态,加快子粒的新陈代谢,扩充子粒库容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李东赵晶晶郑殿峰冯乃杰刘文彬张洪鹏徐延辉王畅于奇梁晓艳
关键词:玉米植物生长调节剂子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