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星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用理论自身的魅力增强思政课实效性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思政课的改革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由于过分追求教育方法的创新而忽略了思政课本来的目的与内容。思政课作为一门科学与学科就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之,应该重视与增强思政课的理论内涵。思政课老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素养,发挥理论自身的魅力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 于建星王月琪
-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
- 论荣辱感的恰当
- 2017年
- 人的荣辱感应是恰当的,而恰当的标准便是中庸。实现荣辱感恰当的关键在于运用理性。只有运用理性人们才能明晰谁之责任、何种荣辱与哪个标准等问题。豁达大度、坚韧执着、忍辱负重均是荣辱感恰当的具体表现。
- 于建星于有为
- 关键词:荣辱感
- 变革社会中的医生身份认同及其职业精神重构——解决医患紧张关系的道德哲学思考被引量:9
- 2014年
- 变革社会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变革,更是人的思想、心理的深刻变革。变革社会是一个集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卑劣于一体的社会。身处变革社会中的医生自然也具有变革社会的时代气息与特质,在激荡的社会变革中医生的身份认同也产生一定的混乱与危机,而这种混乱与危机正是医患紧张的重要原因。改变医患紧张的关系,医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医生应明了其"济世救人"之身份并重构其职业精神。
- 于建星
- 关键词:变革社会医生身份认同
- 道德哲学视域中的勇敢及其变迁被引量:1
- 2014年
- 勇敢与勇气是紧密相联的,但也有区别的。勇敢是高尚的、理性的、多样的与有差异的。勇敢不仅是个体之所需,更是家庭、社会与国家之所需,因而勇敢是重要的。勇敢的产生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不能使之绝对化。勇敢也是流变的,在现代性社会,理性之勇取代了尚武之勇,而且坚韧被视为勇敢的最基本样式。与之相随的则是个体的血气之勇日渐式微,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道德冷漠。
- 于建星
- 关键词:勇气勇敢道德冷漠
- 试论变革社会中医患关系的重建
- 2016年
- 当代中国社会医患关系整体和谐,但也存在着医患矛盾。社会的变迁与观念的改变、制度的趋利性与理性的经济人以及仁爱的缺失与距离的产生是产生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欲重建和谐医患关系则应加强制度建设、社会环境建设以及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 于建星冯鑫淼
-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医患信任仁爱
- 道德冷漠的先秦哲学拷问——以“小悦悦案”为解析对象
- 2014年
- 道德冷漠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道德批判尺度,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它取决于对"人-己关系"的合理性的判断。就先秦哲学来说,墨家以兼爱否定道德冷漠,道家以自然否定道德冷漠,儒家以仁爱否定道德冷漠,但三家的立场不同,理据不同,且相互批评。法家的非道德主义是一种特别的道德观。仔细分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但又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道德冷漠的判断没有绝对的终极真理,而应从不同视角开放地、综合地、辩证地加以审视。
- 张传文于建星
- 关键词:道德冷漠先秦道家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