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威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共处
  • 3篇和平共处
  • 2篇列宁
  • 2篇和平共处思想
  • 1篇帝国主义论
  • 1篇艺术
  • 1篇时代观
  • 1篇实践逻辑
  • 1篇主义
  • 1篇理论逻辑
  • 1篇论断
  • 1篇逻辑
  • 1篇逻辑起点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镜像

机构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佳威
  • 2篇刘从德
  • 1篇顾训宝

传媒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帝国主义论和时代观: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被引量:4
2015年
列宁是时代理论的创立者,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在充分吸收了他人对帝国主义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列宁对帝国主义的产生、实质、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在逻辑上成为可能。至于如何共处,十月革命后,列宁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实际出发,提出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无疑,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及时代观是其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刘从德刘佳威顾训宝
关键词:列宁帝国主义论时代观和平共处思想
“两制”共处的镜像与艺术:马克思主义和平共处思想研究
2016年
"两制"和平共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宝库中的瑰宝。立足时代的变迁和现实问题,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体现了"同时胜利"与"一国首先胜利"的辩证统一。特别是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列宁基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特殊矛盾回答了如何在首先胜利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体现了"策略"与"原则"的统一。这些光辉的思想成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南。新中国历代领导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平共处的思想,也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了从"竞争共处"到"共赢共处"再到"贡献共处"的不断升华。
刘从德刘佳威孟冰寒
关键词: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地区性的冲突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和谐发展,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的大势、世界的共识。可以讲,今日的世界的分工合作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和平...
刘佳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