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春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英文)被引量:5
- 2016年
-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释药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滋生病原菌等缺点,故可生物降解的释药系统成为当前热点。以纳米技术构建的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能解决当前应用的困境。目的:评价可塑性骨修复重建和释药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局部组织、皮内刺激及其细胞毒性和溶血反应,为骨髓炎的治疗寻找一种新的材料。方法:以具良好可塑性能纤维蛋白胶为微球支架,纳米羟基磷灰石为载药核心,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可调控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及聚乙二醇,承载硫酸庆大霉素制成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释药系统。按照GB/T16886.1-1997医用植入材料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对其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试验、亚急性及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与结论:1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无毒性,材料埋置动物体内后未引起明显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变化,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其炎性变化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2植入体内后材料发生降解并被骨组织取代。3材料浸提液与血液混溶的溶血率为1.2%,低于标准规定的5%。4材料与人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见细胞形态良好,细胞增殖正常。5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后按标准刺激反应判为无刺激。6说明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 汤善华刘继春章柏平郑燕科吕仁发
- 关键词:聚Β-羟基丁酸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生物相容性
- 改良连台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
- 目的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无缝对接"工作流程对连台手术的安全管理措施给予改进,防止或减少连台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保证连台手术及时、安全对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选择201...
- 唐志红赖丽君叶芸刘继春
- 关键词:护理管理研究连台手术优质护理无缝对接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骨关节疾病及脊髓损伤,乃至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应用的现状。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2/2011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stem cell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细胞(osteocyte or bone cell);软骨细胞(chondro cyte);软骨缺损(cartilage defect);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科疾病成为可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并保持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因其在一定条件下在体内外可分化为骨、软骨,加之细胞本身的特性,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如骨缺损、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一些骨科常见病。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在除组织工程外,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
- 孙琦王灿斌刘继春汤善华
- 关键词:干细胞骨细胞软骨缺损关节软骨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