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娜

作品数:15 被引量:15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盆地
  • 6篇柴达木盆地
  • 4篇能源
  • 4篇能源化工
  • 4篇能源化工基地
  • 4篇化工
  • 4篇化工基地
  • 3篇地下水
  • 3篇遥感
  • 3篇植被生态
  • 3篇陕北能源
  • 3篇陕北能源化工...
  • 2篇地热能
  • 2篇地质
  • 2篇植被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1篇地貌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青海岩土工程...

作者

  • 15篇卢娜
  • 4篇张茂省
  • 3篇董英
  • 3篇党学亚
  • 2篇金晓媚
  • 2篇刘洁
  • 2篇张戈
  • 2篇常亮
  • 1篇万力
  • 1篇薛强
  • 1篇杜中宁
  • 1篇孙萍萍
  • 1篇陈劲松
  • 1篇杨炳超
  • 1篇冯卫
  • 1篇田中英
  • 1篇王涛
  • 1篇顾小凡

传媒

  • 5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人民黄河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下水
  • 1篇新疆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安市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煤炭等化石能源排放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有助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目标。通过收集和分析延安市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和地温监测等资料,在查明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延安市中深层地热地质条件、地温场分布和热储层特征,采用体积法对中深层地热储层资源进行定量计算,评价地热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延安市现有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区内地热资源量较大,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中深部热能通过上覆岩层以热传导的方式向地表传导;地热流体主要赋存于中生界碎屑岩裂隙孔隙中;热储层主要为白垩系砂岩和侏罗系、三叠系碎屑岩,大部分区域地温不高,地温梯度一般为2.5~3.0℃/100m,局部出现地温异常区。本次研究评价结果为延安市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科学依据。
李小等张鹏伟杨炳超郭帅艾书涛卢娜
关键词:地热能
基于DEM和遥感的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研究目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精细化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是有效精准防控黄土地质灾害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基于2 m×2 m精度DEM数据识别崩塌滑坡易发坡段,采用0.2 m分辨率遥感数据识别危险坡段,以自然村为单元实地调查危险坡段并评价其风险,通过递进的方式开展了黄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和评价,构建了县域尺度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技术方法体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米脂县共识别坡度大于40°、坡高大于20 m的崩塌滑坡易发坡段44716个,识别有威胁对象的危险坡段4198个;(2)通过风险识别、实地调查和评价,摸清了米脂县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米脂县共发育地质灾害风险点4406处,其中极高风险点11处、高风险点304处、中风险点1451处、低风险点2640处;(3)DEM和遥感识别风险点3880处,占风险点总数的88.06%,识别正确率92.42%;(4)2022年7—8月,米脂县人口居住区共有36处地质灾害风险点发生灾情或险情,全部位于本次风险识别范围之内,其中极高风险2处、高风险28处、中风险5处、低风险1处,极高风险点发生灾险情比例为18.18%,高风险点发生灾险情比例为9.21%,风险识别结果得到了有效验证。【结论】研究成果显著减轻了米脂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黄土地质灾害有效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薛强张茂省董英孟晓捷郭小鹏冯卫洪勃王涛刘文辉田中英张戈卢娜
关键词:DEM遥感精细化
黄土高原平山造地工程环境效应浅析——以延安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9年
黄土高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工程备受各界关注,大规模改造黄土沟壑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会引起哪些环境效应成为讨论的热点.以延安新区北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监测、模拟等手段,从地质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全球城镇化、后现代城市兴起视角下如何看待平山造地工程.研究表明,适度的、严控质量的平山造地建城工程总体上拓展了建设空间,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基本社会服务,有利于城市治理和发展.同时指出,平山造地改变了国土空间结构及其利用模式,对沿沟峁居住的窑洞文化、黄土山水文化特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区北区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面对新塑造的巨型岩土工程体也应居安思危,科学应对,对改造后的场地要分类有序建设,并加强监测;按照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原则,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做到新城老城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利用.
张茂省谭新平董英孙萍萍董鹏伟卢娜
关键词:环境效应监测预警黄土高原
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以2000~2012年MODIS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对柴达木盆地主要湖泊的面积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内湖泊面积总体呈扩大趋势。通过对气象与水文资料的分析,柴达木盆地近年来气温、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导致盆地内冰雪融水增多,内陆河流流量呈增加趋势,湖泊面积扩大。此外盐矿的开采也是影响湖泊面积的一个重要因素。
卢娜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水体指数气候变化
延安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低碳城市目标,是建设生态延安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研究延安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基本条件、现状和问题,概化地层物性和相关参数,采用热储法对地热能热容量和换热功率进行计算,并评价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延安市浅层地热资源量较大。大部分区域较适宜于地埋管地源热泵建设,不适宜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本次评价为当地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科学依据。
李小等张鹏伟杨炳超卢娜
关键词:地热能
基于RS的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地表蒸发量的计算被引量:6
2008年
蒸发是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地下水排泄的重要途径,是水资源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计算鄂尔多斯北部盆地的蒸发量,为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提供参数,采用了遥感方法计算蒸发量。应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NOAA/AVHRR卫星图像数据,根据SEBS模型计算了研究区的日蒸发量,并用气象站的蒸发观测数据对遥感计算结果进行标定,得到全年的蒸发总量。这种方法使遥感计算蒸发量由科学研究向应用前进了一步。
卢娜万力
关键词:蒸发遥感气象站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烧变岩的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被引量:22
2008年
在分析陕北能源基地烧变岩岩性特征及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归纳叙述了烧变岩的分布规律和烧变岩分布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形成条件,并简要论述了烧变岩的富水性及其水文地质意义。烧变岩主要分布在秃尾河、窟野河及其支沟的两侧,呈条带状展布,长度十到几十千米,宽度一般1-2km,分布面积近700km2。烧变岩裂隙、孔洞发育,十分有利于上部萨拉乌苏组地下水的越流补给,通常以大泉的形式排泄于近沟脑的部位,流量、水质稳定;或于烧变岩底部盆形构造区富集,利用烧变岩地下水可缓解近期能源基地供水紧张的局面。
杜中宁党学亚卢娜
关键词:烧变岩水文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MODIS标准数据产品中的MCD12Q1数据集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2年的冰川面积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并结合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冰川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平均增速为85 km2/a;各流域冰川面积也呈增大趋势,那棱郭勒乌图美仁区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平均增速为35km2/a;茫崖和小灶火气象站的夏季平均气温呈略降低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卢娜
关键词:冰川遥感降水量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暖湿化对柴达木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通过分析研究格尔木和德令哈两个典型流域气象要素、径流及全盆地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的变化,发现青藏高原暖湿化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与环境影响显著。研究区气温明显上升、干旱指数显著下降,暖湿化明显。2000—2016年与1960—1999年相比,格尔木和德令哈年均气温分别上升了1.7℃和1.3℃、年均降水量分别增加了2 mm和63 mm、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了240×10~6和90×10~6m^3。2000—2012年全盆地裸地减少,草地、永久冰雪、水体面积、开放灌丛面积增加,植被生态向好发展。暖湿化促使降水量增加是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增加及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暖湿化环境对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但其对改善环境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研究。
党学亚常亮常亮
关键词: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植被生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以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国家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为研究区,以MODIS遥感数据为依据,以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为参数,研究了植被生态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植被生态与降水、地貌、地下水、包气带岩性等自然条件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格局,植被生态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由东南向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蒸发量和干燥度的增加,植被状况由好变差;2000年以来区内植被状况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其中71.22%的区域好转,28.43%的区域基本维持不变,0.35%的区域退化。植被生态对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煤炭和地下水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总体上造成负面影响,退耕还林(草)、限耕禁牧政策的实施是研究区植被生态总体呈现好转趋势的根本原因。
张茂省卢娜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被生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